欢迎来到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知书格物,以文化人

联系我们

0737-6350926

hncu_tsg@163.com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史教育专栏>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学党史 铸初心 记使命 勇担当

之三

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大事记

2021-04-07 11:25     (点击: )

 

1月12日,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香港海员大罢工。

短短一个星期内,罢工规模迅速扩大,海员纷纷从香港返回广州。

从2月初起,罢工从要求增加工资的经济斗争,发展成为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斗争。

3月8日,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海员罢工极为关注,在广州组织成立了香港罢工后援会,做返穗工人的后盾。中共广东支部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组织全体党、团员参加接待和其他各项工作,发表《敬告罢工海员》书,及时对罢工运动予以支持和引导,号召海员团结一致,严守秩序,注重自治,坚持到底。

1月13日,长沙华实公司第一纱厂工人领导者黄爱、庞人铨被杀。

3月1日 香港英军突然袭击罢工工人,制造沙田惨案。

4月22日孙中山允许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加入国民党,受他的领导,而断然拒绝了"党外合作"的形式。

5月1日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通过8小时工作制、罢工援助、工会组织原则等决议。

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5月 中共上海执行委员会成立。

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

历史意义: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8月1日中共旅欧支部在巴黎创办《少年》月刊,为中共在海外出版的第一份刊物。

8月5日 上海海员罢工。

8月9日 陈独秀再次被捕。

8月24日长辛店工人举行罢工。

8月29-30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即西湖会议),由国共两党“党外联合”方针向“党内合作”方针转变,加快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9月4日 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9月6日粤汉铁路工人罢工。

9月13日 中共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刊在上海创刊。

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0月4日山海关铁工厂工人罢工。

10月23日毛泽东率领长沙泥木工人罢工请愿。同日,国共合作创办上海大学。

10月26日开滦煤矿工人罢工持续25天后,以失败告终。

12月12日正太线铁路工人罢工。罢工持续12天,路局被迫接受了工人的要求。

第二大党代表人物简介(一大已作简介的略)

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29年因为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被开除党籍。之后,陈独秀思想开始向托洛茨基靠近,对斯大林进行了批判,并于1931年成立中国托派组织。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1933年判处13年有期徒刑,1937年8月23日前获释。他曾向中国共产党表示支持,共产党提出只要陈承认当年错误就可恢复党籍。但陈拒绝后,王明、康生等人在一些共产党的刊物上说陈独秀接受日本津贴,做“日特汉奸”,陈写信驳斥。周恩来曾多次托人劝说陈独秀去延安,均被拒绝。

此后他拒绝出任劳动部长,拒绝蒋介石出资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胡适的邀请去美国,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杨明斋

杨明斋,汉族,出生于1882年,去世于1938,山东平度马戈庄人,本名好德,明斋为字。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与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等一起工作过,对党的早期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周总理赞誉他为我党历史上受人尊敬的“忠厚长者”。

1930年1月,杨明斋秘密越境赴苏联治病,直到同年秋一直在哈巴夫斯克扫盲站当中文教员,后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并在当地报社和无线电台工作。1931年被当作叛逃者流放到托姆斯克当勤杂工。1934年8月行政流放期满后到莫斯科,进入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工作,先后任投递员和校对员。1938年2月,以被捏造的罪名遭逮捕,并于同年5月牺牲。时年56岁。

1989年1月,苏共中央通过决定,指出在30-40年代以及50年代初,有数十万人根据非诉讼机关的判决遭到迫害,建议最高苏维埃撤销这些非法的判决,为受害者平反。杨明斋被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89年8月,杨明斋由国家民政部门公布为革命烈士。

罗章龙

罗章龙(1896年11月30日-1995年2月3日),原名罗璈阶,湖南浏阳人。杰出的政治活动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曾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和李大钊发起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创建时的党员之一。在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期间,先后组织领导了陇海铁路、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及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在中共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上连续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是中共第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28年后,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党团书记。1931年初,围绕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他策划了中共党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1934年起,任河南大学、西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建国后,先后在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任教。先后被选为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起,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1995年2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99岁。

许白昊

许白昊(1899年-1928年6月6日),又名许白天、许北浩、许世光。湖北应城人。早年就读于武昌私立工业学校机械科,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去上海入机械厂当工人。不久又考入浙江省立工业学校学习。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分部领导。成立汉阳钢铁厂工会,任秘书。湖北省工团联合会秘书兼组织部副主任,湖北省工团联合会委员长,并任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和中央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1927年4至5月出席在武昌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和中央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6月在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再次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他参与领导的湖北工人运动迅猛发展,是湖北著名的工人领袖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不久被调到上海,担任中共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兼总工会组织部部长。他同委员长郑复他领导上海各工会恢复组织,开展秘密斗争。1928年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同月17日因叛徒告密被捕。6月6日在上海英勇就义。时年29岁。

蔡和森

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担任过中共中央代理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

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双峰。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

1921年10月,蔡和森从法国归来,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并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谭平山

谭平山(1886年-1956年4月2日),原名谭鸣谦,又名谭彦祥,字诚斋,号聘三、诚齐 ,广东高明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

辛亥革命时,他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广东中共支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不屈不挠,组建中华革命党、创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参加新政协,为追求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特别是在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开展新政协运动中,他的主张和影响为民革和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协商建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56年2月出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号召为和平解放台湾而奋斗。3月当选为民革第三届中央副主席。同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李震瀛

李震瀛,1900年-1937年,男,又名李宝森、李泊之,化名震因、振因。天津人。早年就读于南开中学,与周恩来等组织进步活动。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任天津学生联合会干事。不久参与组织觉悟社和创办《觉悟》杂志,负责社务联络。在觉悟社代号为28。后入南开大学学习。

1921年秋到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指挥了上海工人第一、二、三次武装起义。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出席中共八七会议。同年10月同向忠发率中共代表团和中国工人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分任两个代表团秘书和秘书长,在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活动,先后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会议和赤色职工国际四大。1931年1月在上海出席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反对王明等“左”倾主张。1931年4月参加罗章龙为首的“反对四中全会代表团”,任非法的第二江苏省委书记。1931年6月,李震瀛被罗章龙派往香港进行分裂党的活动,遭到广东省委的抵制后返回上海。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经过多次审讯并未暴露身份,被无罪释放。7月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同年底或1932年初被释放出狱,发表声明不再参加革命活动。此后回天津在绸缎店当店员。

1937年病逝于天津家中。终年37岁。

策 划: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四月二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