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知书格物,以文化人

联系我们

0737-6350926

hncu_tsg@163.com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史教育专栏>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 铸初心 记使命 勇担当

之四

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大事记

2021-04-08 09:22     (点击: )

IMG_256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罢工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

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萧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1月1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4月月初,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

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讨论党纲草案;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历史意义: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6月15日--《国际歌》译配词在《新青年》上发表。译者瞿秋白。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第一期出版,陈独秀发表《中国农民问题》一文。

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由恽代英、邓中夏、萧楚女主办。

11月29日--邓泽如等国民党右派上书弹劾共产党。

IMG_256

邓泽如

邓泽如(1869-1934.12.19),名文恩,字远秋,号泽如,以号行。清光绪年间,以契约劳工身份到马来西亚谋生,逐步发展成为南洋知名的实业家。1907年,邓泽如加入同盟会,任马来西亚分会会长。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数次筹款,接济军费。1912年回国,开发矿业,1920年担任广州军政府内政部矿物局局长兼广东矿务处处长,期间为讨伐袁世凯、陈炯明大力筹款。担任过国民党广东支部长以及一、二、三、四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思想上偏右,反对与中国共产党联合。1931年因蒋中正软禁胡汉民,曾与四位监委联名弹劾蒋中正。

1934年因病在广州逝世。

12月,李大钊到达广州,积极帮助孙中山完成国民党改组工作和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十三号》,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

八、第三次全国主要代表人物简介(一、二大已作简介的略)

李大钊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中央委员。

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运动。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突袭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全家同时在苏联大使馆被捕,李大钊接受军法审判。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国共人员被以“和苏俄里通外国”为罪名绞刑处决,时年38岁。

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2]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恽代英

恽代英(1895年8月12日-1931年4月29日),原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

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

恽代英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等。

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被杀害于江苏南京,年仅36岁。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 ,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主编中共中央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1925年,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

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从容就义,时年36岁。

《国际歌》译者。

李立三

李立三(1899—1967),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全国人民防空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1919年9月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曾一度掌握着中央的实际权力。

1922年组织领导安源大罢工。

1923-1925领导上海工人三次起义。

1926年5月,在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任总工会组织部长,9月17日,任全国总工会驻汉办事处主任。

1927年 领导收回汉口英租界。倡议发起并参与领导南昌起义。

在1930年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不久就认识改正。在斗争岁月中,他曾经“死”过三次,组织和同志们为他开过三次追悼会。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

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蒙冤逝世。终年68岁。

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项英

项英(1898.5─1941.3.24),原名项德隆。化名江俊、江钧、张成。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

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6-1930年期间,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1年后,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

1941年1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被叛徒刘厚总杀害。时年43岁。

项英同志主要著述有《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经验对于当前抗战的教训》(1937)、《项英将军言论集》(1939)等。

王荷波

王荷波(1882—1927),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生于福州)。早年当过水手、工匠。

1916年到南京浦镇机厂做工,因不满英国资本家的剥削,带领工人罢工。19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23年1月底,组织津浦路沿线工人举行罢工,有力地支援了京汉铁路工人的二七大罢工。

1924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大会。1925年1月在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2月当选为中华铁路总工会委员长。5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26年2月主持召开了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

1927年春参与组织领导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参加党的八七会议,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

1927年10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王荷波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存组织,始终没有暴露北京党的组织和机关地址,使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他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牺牲前惟一的嘱托是,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他相反的道路。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被杀于北京安定门外箭楼西边。时年45岁。

朱少连

朱少连(1887-1929)原名朱天资,字汉英,号孝莲。湖南衡阳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少年时读私塾,1904年入衡阳中学,毕业后考入湖北铁路学校。

1912年毕业后到株萍铁路实习,稍后当上正式火车司机。

1921年担任株萍铁路管理局行车部总司机,同年冬在安源见到毛泽东、李立三,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1月协助李立三办起平民夜校,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李立三积极进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筹备工作。5月1日正式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随后,他同李立三、刘少奇一道组织领导了震撼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7年“马日事变”后,朱少连以安源工人纠察队为骨干,组织起工人武装,攻打反动军阀部队,打击地主武装和土豪劣绅。9月初,中共湖南省委颁发《关于秋收起义的命令》,他被任命为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9月12日朱少连发动和领导了株洲暴动,有力地配合了秋收起义的进行。

1928年2月,朱少连根据党的指示,组织扩充游击队伍,准备奔赴井冈山。1929年1月4日,因叛徒出卖,他在安源被捕。他坚贞不屈,严守机密。1月8日凌晨,朱少连在萍乡英勇就义。时年42岁。

邓培

邓培(1883-1927)原名配安,字少山,三水县西南镇石湖洲邓关村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1919年5月,邓培积极投身五四运动。

1920年4月,李大钊等在北京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派代表罗章龙到唐山与邓培联系,并吸收他为该会在唐山的直接联系人。

1921年5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派青年团员李树彝去唐山,协助邓培于7月建立了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邓培任书记。

1922年1月,邓培出席了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在克里姆林宫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和热情鼓励。

1923年6月,邓培参加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1925年1月,邓培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1927年4月15日,在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派出大批军警,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者。

邓培在全国铁路总工会广东办事处不幸被捕。邓培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

1927年6月22日夜间,邓培惨遭敌人秘密杀害,时年44岁。

张连光 出生年月不详,福建省人。又名张濂光、张廉光、张联光。

192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潜逃)。早年为京汉铁路江岸机厂工人。

1922年参加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的筹建(管理财务)并加入该俱乐部,曾任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财务干事。

1923年参与二七大罢工,其间:曾作为江岸分工会的代表之一到郑州出席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并作为工会代表之一在武汉参加同反动军警的谈判。

大罢工失败后,参加京汉路驻上海联合办事处的工作;继而参与在京汉铁路失业工人中组织救济委员会,负责救济委员会(京汉铁路)南段的工作。

1923年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携带党组织对京汉铁路工人的救济款潜逃。此后下落不明。中共第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徐梅坤

徐梅坤(1893一1997),后改名徐行之,浙江萧山新街长山富家塔村人。1921年12月由陈独秀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下半年上海区委组织领导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了武装斗争指挥部。

1927年2月22日,上海工人在中共上海区委领导下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徐梅坤担任了南市区工人起义总指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徐梅坤受党的指示秘密来到浙江的宁波、余姚、定海一带,整顿党的组织和工会工作。7月底,他准备返回上海,不料在路过萧山时被叛徒王华芬发现。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判为死刑,后由蔡元培等出面营救,才改判无期徒刑。最后通过邵力子说情,被判处9年11个月的徒刑。

1935年9月,因病重被保释出狱,后改名徐行之。

1939年至1942年初,他先后在昆明创办民生印书馆和南方印书馆。

1942年至1949年,在上海帮助一位民族资本家筹建起了中央化学玻璃厂,先后担任该厂办事处主任、经理、厂长。在解放上海的斗争中,为阻止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民主人士,为策动宣铁吾于我军渡江时起义,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1954年11月,他给党中央写信要求恢复党籍,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直到1981年6月8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已88岁高龄的徐梅坤老人,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1997年1月17日,在北京去世,享年104岁。

邓中夏

邓中夏(1894年10月5日-1933年9月21日),男,汉族,字仲澥,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共第二届、五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工人运动的领袖。

1915年就学于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

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习。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3年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

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参与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党的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赴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

1930年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2军团(后改为红3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2年到上海任全国赤色互济会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

1933年5月被国民党逮捕。

1933年9月21日,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昂首走向刑场,英勇就义。时年39岁。

策 划: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四月二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