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战役。
随着军阀之间混战的结束,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攻。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俘国民党总指挥张辉瓒以下9千人。后在东韶地区又将国民党第五十师歼灭一半,余敌纷纷溃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取得胜利。
历史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经过三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了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与“会剿”,至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约10万人,在十余个省先后开辟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的迅速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日益扩大,特别是李立三“左”倾冒除主义的军事行动,震动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战争经过
1930年11月5日,国民党军首先向袁水流域推进,扑了个空,又继续向赣江东岸逼进。
红一方面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迷惑敌人,诱敌进入预定范围外,主力实行“求心退却”的策略,于11月26日全部退到东固、南垄、龙冈地区。12月1日,又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安福圩地区荫蔽待机,进行作战准备。
1930年12月16日,各路国民党军开始向根据地中心区进攻,诱敌部队边打边退,枪响即撤,一步一步地把谭道源师引诱到乐安县,把公秉藩和张辉瓒两个师引诱到今吉安市青原区的东固山区。
为使公、张两师为抢占东固山发生内部火并,诱敌部队即于12月18日撤出东固前,连夜挖战壕,摆出要打大仗的架势,于19日清晨悄然撤至约溪。将至中午,公秉藩师占领东固后,当晚即向鲁涤平、蒋介石报功,受到蒋介石“你师将士用命,克奏肤功,实堪嘉尚,着即提高番号为第二十八师,犒赏官兵一万元”的奖励。鲁涤平也复电曰:“吾兄用兵神速,虽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斯而已。”
20日,张辉瓒师来了,派出扫雷兵在大雾中发现布有哨兵,便疑是红军,即下令射击,公秉藩师也不示弱,给予猛烈还击,双方混战约2小时后,发现死者身上是第十八师的符号,才知道是一场误战,自己人打了自己人。
张辉瓒闻之,恼羞成怒,气得不愿与公秉藩见面,而公秉藩也故意率部远离龙冈阵地而去。张辉瓒为了发泄内心怒火,当即对东固人民实行连续三天烧、抢、杀的“三光”政策,使1000余人死于非命。这为他尔后在此被斩首埋下了伏笔。
12月24日和26日,我红军在宁都县小布曾两次设伏歼灭谭道源师,均遭落空。但时隔几日,歼灭张辉瓒师机会又再次来临。在红一方面军集结地域周围的敌军有五个师:左路第18、第28师进至富田、东固、南垄;中路第50师进至源头;右路第24师进至洛口,第8师先头进至头坡。由于国民党军深入根据地,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又不断遭到红军和赤卫军、少先队的袭扰,士气沮丧,饥饿疲惫等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造成了红军反攻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态势。
1930年12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在小布召开了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主持大会,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主席台两边台柱上,右边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左边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1930年12月29日,国民党军第18师主力向龙冈推进,急于寻找红军主力决战。该地区人民条件和地形条件均对红军有利,敌人又是孤军冒进,于是红军主力秘密西进,埋伏在龙冈附近山中。12月30日,当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率其师部及两个旅由龙冈进至小别附近时,即遭红一方面军主力猛烈攻击,包括张辉瓒在内的9000余人全被歼灭。
张辉瓒师被歼后,在源头的谭道源师仓惶东撤。红军乘敌阵势混乱,挥戈东向,星夜向东韶急进。1931年1月3日,谭师退到东韶,立足未稳就遭红军突袭,半数被歼,官兵被俘3000余人,残部向南丰方向溃逃,其他敌军慌忙撤退,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遂被粉碎。
历史意义
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此役,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中央根据地人民的支援下,共歼敌一个师部又三个多旅约1.5万人,缴获各种枪支1.2万余支,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重要经验,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并为粉碎敌人的下次“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写作了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相关人物简介
张辉瓒
张辉瓒(1885-1931),男,汉族,早年投身湘军,曾留学日本和德国。曾参加护法战争,兵败之后带残部赴广东,所部编为国民革命军。
历任副师长、师长。民国13年,张辉瓒兼任湖南省省会警察厅厅长。 奉蒋介石命令进攻中央苏区时被红军俘虏,因在“围剿”过程中滥杀群众,在群众大会上被愤怒的农民杀死。
公秉藩
公秉藩(1900年-1982年),字屏轩。陕西扶风人。中将。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六期毕业。
1930年2月任新编第5师师长,1931年5月任第28师师长,围剿红军时被俘,诈欺而逃。
1932年4月调任军事参议院参议,5月兼中央军校高级教官。
1933年9月任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别动总队第3大队大队长。
1934年7月任别动总队总队附。
1935年1月任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1支队支队长。
1936年1月叙任陆军少将,1937年8月任第34师师长,1941年5月18日在中条山战役中被日军俘获,后投降日伪,任伪军事委员会参赞武官公署中将武官,1944年9月任伪湖北省政府保安处长,1945年7月任伪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兼警务处长。
抗战胜利后维持武昌治安,迎接国民党接收,后回西安闲居,1951年在西安被捕,被判刑10年,1961年12月25日获特赦。后任陕西省政协委员,1982年1月2日在西安病逝。
鲁涤平
鲁涤平(1887-1935),湖南宁乡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湖南省主席,因桂系军阀逼迫退出湖南,任江西省主席,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
1934年11月13日,《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在沪杭道上遇刺身亡,鲁涤平负责调查此案,就在此案初露端倪时,鲁涤平却于1935年1月31日突然病故,其妾室沙夫人也坠楼身亡。有人认为,史量才遇刺案系国民政府高层策划,而鲁涤平为侦破此案不遗余力,国民政府内部恐其查出案件真相,因而将其灭口,其妾室沙夫人发现丈夫鲁涤平死因有异,也被人推下楼身亡。
史量才
史量才(1880年1月2日-1934年11月13日),名家修,字量才,今南京市江宁区人 ,杰出的商人、报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近代中国出色的报业经营者。
1899年中秀才,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2年,史量才与张謇、应德闳、赵凤昌等合资,以12万元购买了《申报》。
反对帝制、公开拒贿。
“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在与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斗争中,史量才和宋庆龄、杨杏佛等著名民主人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4年11月13日,死于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谭道源
谭道源(1887年~1946年),又名谭逸如,湖南湘乡人,因无钱升学,经伯父谭椿年引荐,1903年春(16岁)考入湖南陆军兵目学堂,他身材高大。1905年夏,经蔡锷挑选,即与同学岳森、雷飚等20余人去广西桂林筹办陆军学堂,并任教官。
1946年8月2日,病逝于长沙市。2005年,荣获中央颁发的“抗日战争60周年纪念”金章及慰问金,定为推翻清朝功臣、北伐名将、抗日英雄。
策 划: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