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知书格物,以文化人

联系我们

0737-6350926

hncu_tsg@163.com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史教育专栏>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学党史 铸初心 记使命 勇担当

之十二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2021-04-20 11:23     (点击: )

IMG_256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在对红一方面军所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4月发动的第二次“围剿”。最终红军反“围剿”成功。红军粉碎“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一、战略部署

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二月,派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20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3月下旬,国民党军部署完毕。第19路军由蔡廷锴代总指挥,辖第60师(蔡廷锴兼)、戴戟第61师及第12师马昆第34旅,由兴国向龙冈头、宁都进攻;第5路军由王金钰任总指挥,辖上官云相第47师、公秉藩第28师、郭华宗第43师、郝梦龄第54师、罗霖第77师,由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向东固、藤田方面进攻;第26路军由孙连仲任总指挥,赵博生任总参谋长,辖第25师(孙连仲兼)、高树勋第27师、关树人骑1师,由乐安、宜黄向东韶、小布进攻;第6路军由朱绍良任总指挥,辖胡祖玉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由南丰、八都向广昌、黄陂进攻。此外,韩德勤第52师担任维护赣江交通和当地“清剿”,三个航空队执行侦察和轰炸任务,刘和鼎第56师(归第6路军指挥)出安远(属宁化县)、周志群新编第14旅出宁化、卢兴邦独立第32旅出连城和长汀、张贞第49师出上杭和武平、香翰屏第62师出蕉岭,防堵红军向东南转移。

这时,红一方面军仍是第一、第三两个军团,人数略有减少,约3万余人,经过第一次反“围剿”的锻炼和胜利后的养精蓄锐,斗志旺盛。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已为广大军民所认识和接受。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根据地的党政军民,从各方面进行了反“围剿”的准备。

按照红一方面军总部3月23日的命令,主力部队由根据地北部边缘的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转移到广昌、石城、宁都、瑞金等地,进行整顿、训练、筹款和做群众工作。在红军和人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召开了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的工作会议,对这些武装的任务、编制、训练、战术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游击区以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积极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配合主力红军歼灭敌人。这些就为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诱敌深入

在此期间,六届三中全会后的党中央派项英到中央根据地,于(193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苏区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项英任中央局书记和军委主席,朱德任军委副主席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和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1931年)4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党中央派出代表团,到达中央苏区并参加中央局的领导工作。这种情况,就在中央苏区领导层产生了分歧,使第一次反“围剿”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受到干扰。

对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问题,党中央曾指示:“当着敌人力量尚未集中的时候,我们必须利用优势兵力,去击溃敌人的主力”。“红军总司令部在组织决战中,采取诱敌深入苏区的策略,在当时的阶段中(年底及年初)是正确的。如果力量对比上利于我们时,我们应该扩展向白区的坚决进攻,打碎敌人的生力军”。同时还提出:“遇必要时,可以抛弃旧的与组织新的苏维埃区域”。经过反复讨论,才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仍然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三、 各个击破

(1931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在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有人又提出分兵退敌的方针。对反攻先打哪路敌人问题,有的主张先打强敌蔡廷锴部,也有的主张打朱绍良部。鉴于第19路军、第26路军和第6路军均为最强或较强之敌,而第5路军的第43、第47、第54师从北方新到,第28、第77师在第一次“围剿”中被红军击败过,对红军有畏惧心理,战斗力弱,先打该敌容易取胜。同时,红军如由东向西打,则受赣江限制,而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的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财,便于打破敌人的下一次“围剿”。因此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四、 战役经过

(1931年)4月1日,国民党军分四路开始向中央根据地大举进攻,至4月23日,先后进至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广昌等地。与此同时,红军主力秘密转移到龙冈、上固、东固地区,为待机歼敌、迫敌而在东固地区待命达25天。5月13日,国民党军王金钰所部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开始由富田向东固前进。5月16日至17日,红军在中洞、九寸岭地区包围歼灭敌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的大部。接着向东横扫,于5月19日在白沙歼敌第43师大部和第47师一个旅的残部,余敌逃向永丰;5月22日在中村歼灭前来西援的敌第27师近一个旅;5月27日攻克广昌,歼敌第5师一部,第5师师长胡祖玉受重伤毙命;5月31日突袭建宁,歼敌第56师三个多团。从5月16日至31日,红一方面横扫700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五、历史意义

此次战役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其势力从江西南部伸展入福建西部。毛泽东也又一次证实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更加稳固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此次战役失败后,蒋介石认识到无法依靠其他派系的武装消灭中国共产党部队,加之各地军阀反对南京中央政府的敌对行动渐渐平息,蒋介石开始抽调其精锐的嫡系部队开赴“剿共”战场。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后,毛泽东兴奋地填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相关历史人物简介

IMG_256

何应钦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

第二次围剿中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

何应钦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1916年秋回国,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黔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北伐后任国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部长。1934年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6年6月任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IMG_256

蔡廷锴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

第二次围剿中担任总指挥。

行伍出身,由士兵一步一个脚印升为19路军上将总司令,凭的就是过人的战功,最出名的就是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使得世界上知道在东北不抵抗之后,中国还是有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后参与领导福建事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1934年1月因内部瓦解而失败。抗日中一度复出,因无兵而没有大的作为。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IMG_256

赵博生

赵博生(1897年-1933年1月8日)原名赵恩溥,河北省黄骅县人。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到1931年在冯玉祥部及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任职。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2月领导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1933年1月牺牲,时年36岁。

2009年,赵博生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IMG_256

戴戟

戴戟(1895-1973),原名光祖,字孝悃 ,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参与领导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福建事变。

第二次围剿中担任剿赤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1949年5月27日在上海迎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1973年在合肥病逝。

IMG_256

郝梦龄

郝梦龄(1898年2月18日-1937年10月16日)字锡九,河北藁城庄合村人,抗日名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陆军上将(阵亡后追授)。酷爱读书、持身以正、治军严明。

第二次围剿中担任54师师长。

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1938年的小学国语课本中就有“中国第一个军长”的题目描写他。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IMG_256

孙连仲

孙连仲(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鲁,汉族,直隶雄县(今河北雄县)人。

第二次围剿中担任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

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著名抗日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

1990年8月14日,孙连仲将军病逝在台湾。

IMG_256

高树勋

高树勋(1898-1972),字健侯,1898年8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县高金庄。

第二次围剿中任27师师长。

著名爱国将领。出身行伍,因作战勇敢,由士兵累升至师长。因反对内战,1945年10月下旬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参加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围剿”中,开始认识中国共产党,毅然脱离国民党军队,到天津寓居。

抗战胜利后任新八军军长、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因反对内战,1945年10月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号召国民党军队以高树勋部队为榜样,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在内战战场上举行起义,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策 划: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