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大步骤。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以及国民党重兵对苏区的“围剿”,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率先举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
1931年9月20日,《宣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源,指出:“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一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
“日本帝国主义者宣传‘这次冲突是奉天北大营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道所引起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造谣,三岁小孩子也不会相信这些话。”
“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能占据满洲,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所谓‘忍耐’、‘镇静’、‘莫给人以可乘之机会’、‘和平以示奋斗’等等所谓策略及其极力压迫一切反帝运动的行动,必然要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更急进的更肆无忌惮的来占领满洲!”
“不管国民党的那一派,不管中国的任何政治派别,都不能用投降帝国主义的策略来解决满洲事件!”
“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红军两年来和帝国主义、国民党英勇战斗的光荣历史,便是万古不灭的证据。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政府(苏维埃政府)是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逐出中国!”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之后,又发表了10多个文件,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危害,号召民众组织起来,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宣言和决定,反复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实质,反复重申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忠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决不屈服的意志,庄严宣告了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决心。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担负起号召和领导全国人民抗日的历史责任,在明确昭告自己的抗日主张的同时,采取切实的措施,建立抗日游击队,组织支持民众的抗日斗争,推动了局部抗战高潮的到来。

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有关在各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要求,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0月1日,以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名义在巴黎《救国报》正式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
宣言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卖国内战政策所造成的民族危机,论述"九一八"以来爱国将士、民族英雄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救亡图存,在伟大精神和必胜信念之后,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战线,同以前的统一战线口号、主张相比,《八一宣言》有许多特点。宣言提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专门技能出专门技能"的口号,把地主、资产阶级、一切军队都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
宣言所主张的联合抗日,已不止于订立协定、停止冲突、互相支持的联合,而是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统一的抗日联军"、"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要求更有成效、更高级的联合。
宣言虽未把蒋介石包括在统一战线内,但却号召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宣言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比1934年所提六大纲领,更为完善。
宣言的发表,不再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而是真诚地要求付之实践,要求各界立即进行协商、谈判,召集各界的代表大会,讨论抗日救国的实际工作,并表示我党愿作发起人。
宣言倡议成立国防政府,作为救亡图存的临时领导机关;一切愿意抗日的军队共同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实行宣言中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宣言号召全体同胞总动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宣言并表示中共愿意作为成立国防政府的发起人,红军愿意在国防政府的领导下,尽抗日救国的天职。
历史意义
《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在实践上,它获得全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支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发生了巨大政治影响,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发表的宣言。这一宣言在巴黎出版的中文《救国报》和莫斯科出版的英文版《共产国际通讯》上刊登,后辗转传入国内北平、上海等地,对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华北党组织发动一二·九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策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五月十八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