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
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相关历史人物简介
清水节郎
清水节郎
抗日战争前驻丰台日军第一联队三大队第八中队队长。1937年7月7日与一木清直、牟田口廉也、河边正三、志村菊次郎等点燃了七七事变的导火索,是卢沟桥事变发起者之一。清水节郎的军队在2天后被中国守军全歼。
志村菊次郎-
志村菊次郎-
二等兵志村菊次郎--日第八中队新兵,又译作志明菊次郎,原日本侵华军队士兵,卢沟桥事变焦点人物。就是他在演习中的走失成为双方开战的导火线。事后日方也承认志村是因为刚入伍,缺乏经验而走丢,但这个导致战争的"小人物"没有受到任何惩罚。1944年,志村在缅甸死于孙立人部中国远征军之手。
吉星文
吉星文(1908年-1958年8月23日),字绍武,乳名黑星,河南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 。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国民革命军中将,中国抗日战争名将。
少年时期立志效族叔吉鸿昌之为人,当兵报效国家。1922年随族叔吉鸿昌参加西北军,累升至营长。1933年长城抗战中因功升任团长。1936年调守北平西南的宛平县。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指挥第29军219团在卢沟桥抗击日军二十余日,从此开始了之后的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1946年改任第77师37旅长。
1949年渡台。1955年任澎湖防卫副司令。1958年晋升中将,任金门防卫副司令。同年8月23日,于金门炮战中被解放军炮火击中阵亡。
金振中
金振中,抗日英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被何基沣将军称赞为"真正抗日民族英雄"。 幼名金霭如,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关镇(今蓼城街道)。1924年,投军于冯玉祥部。历任排、连、营长。1933年参加喜峰口战役,因作战勇敢受到师长冯治安的奖励。1936年春,奉命接替宛平城和芦沟桥防务。
1937年"七七事变"时,自7月8日晨至11日,他指挥三营全体官兵前后击退日军5次进攻。1943年,因遭亲共疑忌调为军部上校副员,作为编余人员,驻在柳泉车站。1949年春,回原籍参加生产。1980年11月,被安置在固始县文化馆任行政干部。1985年3月1日,因病逝世,终年83岁。
策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五月十九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