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战役经过
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统帅部感到事态严重,开始重视南京的防守问题。11月中旬,蒋介石在南京连续召开了三次高级幕僚会议。次日晚的第三次会议上蒋介石明确表示同意唐生智的建议,决定"短期固守",预期守1至2个月。固守南京的方针确定之后,统帅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战役措施。11月20日,唐生智发布戒严令,南京地区进入战时状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是日,日本参谋本部据松井石根的要求,下达大陆令第八号:"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从12月3日至6日,经过4天的战斗,日军占领了句容,随即又占领了溧水,进至溧水以北之秣陵关、陆朗镇及江宁镇一带。
12月6日下午,由于南京已成围城,即将变为战场,蒋介石于当晚召集少将以上军官开会,于7日晨5时45分乘飞机离开南京,飞赴江西,转武汉统帅部。
12月7日,日"华中方面军"下令,于当日开始向南京外围第一线防御阵地进攻;突破该阵地后,继续向南京城复廓阵地攻击;集中到达战场的全部炮兵火力,用以摧毁并夺取城垣,松井石根司令官从空中投函唐生智劝降。
日军无果后于在炮兵及航空兵强大火力支援下开始向第一线主阵地带发起全面猛攻。
12月8日,原在湖州地区的日军第6师团亦以强行军赶至秣陵镇以西地区,在第114师团左翼展开,参加了进攻南京外围阵地的作战。
守卫复廓
南京外围第一线阵地被突破后,守军撤退仓促,缺乏有效的掩护措施,日军乘势尾随,跟踪追击,以致有些复廓阵地尚未占领稳固,即为日军突破。中国军队第60军退至大水关、燕子矶一带整顿;第74军退至水西门内外,改任城垣守备。
日军一方面进行攻城准备,如部署炮兵进入阵地,坦克集中于待机地域以及选定入城路线等;一方面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国守军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唐生智对松井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并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
9日当天,突入至光华门外的日军第9师团部队,在高桥门阵地炮兵火力直接支援下猛攻光华门外工兵学校第87师第260旅防守阵地及教导总队防守阵地,10时左右攻占了工兵学校。日第10军的国崎支队当晚占领了当涂。
12月10日,日军见中国军队拒绝投降,遂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当晚,日军第18师团占领了芜湖。
12月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国军队阵地。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区,教导总队坚决抗击。
武汉大本营对南京的战况极为关注,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当发现撤至南京部队的战斗力及士气已远不如淞沪作战,南京外围主阵地带仅防守两三天即告失守,而复廓阵地立足未稳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敌突破、迫逼城垣时深感形势严峻;当得知当涂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更感局势危急。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蒋介石于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唐生智。唐生智于当夜与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后,决定于14日夜开始撤退。遂于12日凌晨2时许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及命令。
城垣战斗
12月12日自拂晓起,日军即集中炮兵及航空兵火力对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
南京守军已开始呈动摇态势。唐生智等决定改在当夜撤退。蒋介石虽然致电唐生智,令其在不能持久时相机撤退,但总从政治方面考虑较多,希望能多守一段时间,因而在12日又以致函形式致电唐生智、罗卓英及刘兴,提出他自己的企望。
撤离南京
12月12日17时,卫戍司令部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
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退,而是在散会后立即部署部队撤退。有的单位在接到命令前即已撤走。
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
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区。
南京保卫战以失败告终。
抗日英烈谱
萧山令
萧山令(1892年6月11日-1937年12月13日),字铁侬,湖南益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南京卫戍军宪兵副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追授)。
南京保卫战时兼6大重职--全国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自杀殉国,为抗战而亡,是南京保卫战牺牲的最高军官。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罗策群
罗策群(1893-1937.12.12),字宇澄,广东兴宁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抗日民族英雄,国民革命军第66军159师代师长。 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
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6军159师475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会战,与日军血战九昼夜,屡屡击溃日寇进攻,后升任副师长。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代理159师师长,在南京汤山一带阻击,率部血战两天两夜,伤亡惨重,汤山失守。罗策群率部撤至明故宫一带,策应增援光华门。12月12日,南京城被日军攻破。罗策群率部出太平门,沿宁杭公路突出重围,奉命打前锋。罗策群几次督队扑敌,均未冲破封锁线。此时,日军正在增援,形势极为危险,罗策群身先士卒,挥动着手枪,边大喊"弟兄们,跟我来,勿要做衰仔,冲呀!"冒着枪炮弹雨率部冲锋,不幸中弹殉国。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高致嵩
高致嵩(1898.8.25-1937.12.12),广西岑溪县归义镇谢村人,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88师264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1986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朱赤
朱赤(1903.3.10-1937.12),字新民,江西省修水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员,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作战勇敢,颇有建树。后参加抗日战争,屡立战功。淞沪战场屡挫强敌,后于南京保卫战中,与全体官兵牺牲于雨花台阵地。抗战烈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易安华
易安华(1900.4.2-1937.12.12)字福如,号济臣,生于1900年4月2日。江西省立第八中学肄业。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7师259旅旅长 。
2014年9月1日公布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李兰池
李兰池(1898-1937.12),字锦卿,辽宁锦西(今葫芦岛)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7军112师副师长。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司徒非
司徒非(1893年10月15日-1937年12月13日),名荣曾,号非,字严克,广东开平人。1917年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肄业。1932年1月,任十九路军上校团长参加1.28淞沪抗战;后任66军160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9月赴淞沪前线;同年11月参加南京保卫战,12月12日壮烈殉国。因骸骨无存,抗战胜利后曾于广州白云山山麓建有衣冠冢,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60师参谋长。
姚中英
姚中英(1898-1937.12.12),字若珠,广东平远县人。国民革命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抗日民族英雄,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被追授为陆军中将。1924年于平远中学毕业,参加革命军,旋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5年参加东征。毕业后参加北伐。后入陆军大学第八期,毕业后回广东任陈济棠部独立第一师二旅六团中校团副、燕塘军校上校教官等职。陈下野后,调任余汉谋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1937年,以上校团长职务由广东韶关奔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因功升为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后在江苏镇江设防。12月初,镇江被日军占领,撤往南京,扼守汤山一带。8日,奉命率部与三十六师预备二团在紫金山以东的青龙山、龙王山一线,掩护第一线守军退守复廓阵地,与衔尾猛攻的日军连日激战,后因伤亡惨重退入太平门。12日,指挥所部向日军兵力薄弱处突击,身先士卒,辗转冲杀,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刘国用
刘国用(1898-1937),号剑豪,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25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教导队教官和第十五师二团排、连长。1930年起历任第十六师一团少校营长、中央军校南昌分校中校教官。193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三四四团团副、上校团长。1937年8月任该师一四七旅少将副旅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牛首山。9日,在与敌激战3日后,退守水西门以东地区为预备队,继续与敌激战。13日于水西门外殉国。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黄纪福
黄纪福(1902-1937),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59师477旅副旅长,1937年12月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李绍嘉
李绍嘉,( -1937),广西玉林人。早年入粤军,隶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加过北伐。
1937年10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将第8路军的第154师、第156师合编为第83军,邓龙光任军长兼任156师师长,李绍嘉随部队由广东开赴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此次作战后,该军退至南京郊区组织防御,并参加了保卫南京的作战。奉令于南京城阻敌。12月12日城陷,激战时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3军156师468旅副旅长的李绍嘉中弹殉国。
2015年8月,李绍嘉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陈节
陈节(1895 - 1937)广东省,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高级班。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副队长、队长、营长、副团长等职。1937年8月,任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参谋处长。曾率部参加淞沪会战。2月,奉命参加南京保卫战。12月,在突围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策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