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阵亡将士4.2万,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此役给积极"剿共"的国民政府沉重打击,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此役失败给北方抗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战后,由于日军长期封锁中条山的三个师团被转用于对付敌后根据地,使得敌后根据地陷入最艰苦的时期。
战役经过
1941年5月7日,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根据情报,针对日军分兵合击,袭击我通信联络及各级指挥部;以重兵攻占各交通要点,切断我军联络,各个击破;封锁山口、渡口,逐步紧缩包围圈,完成合击的企图,"于会战前,经以辰东诚电令各部以交通线为目标,加紧游击袭破,妨害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但因战区主帅缺位,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组织施行,致使"会战开始第二日,因情况剧变,敌之来势极猛。当严令各部应力保现态势,粉碎敌蚀食中条山企图,诱敌于有利地带,转取攻势,而夹殄之"。各部仓促应变,分别与各路日军交战,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
经过几天艰难进攻,日军以伤亡约3万人的代价,突破我军垣曲防线,将中条山根据地一分为二。于是,防守中条山的中国军队不能互相接应,只得放弃既设阵地,各自据守山隘,作无法协调的被动抵抗,整个战局十分危急。
在守军全线溃退的同时,日军以优势的兵力和猛烈的炮火占据了先机,迅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突破了中条山地区的全部防御阵地,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及相关的关隘据点,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完成了对国军的内外侧双重包围,随即转入第二阶段的作战--对数路中国守军各阵地,反复扫荡。
以西线为例,日军"各兵团自11日并排向北返转,然后又自5月15日再次转向黄河线,如此再三反复进行篦梳扫荡,一直进行到6月10日。在这样反复扫荡期间,各兵团所到之处消灭了敌人(按:日方的说法,指国军)三千至五千名"。
守军主力在遭受惨重伤亡后先后突围:第3、第15等军残部在第5集团军司令曾万钟率领下西渡黄河,转到洛阳、新安一带整顿;第93军主力在摆脱尾追的日军后由禹门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第98军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第43军向浮山、翼城间转进;第9军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济源山地游击数天后,分别由小渡口和官阳渡口南渡;……中条山守军大部退出中条山地区,中条山战役落下了帷幕。
阵亡将领

唐淮源
唐淮源(1886-1941.5.12),字佛川,1886年出生于云南省江川县翠峰乡麻栗园村。云南讲武堂毕业,陆军上将,滇军名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1941年中条山会战被日寇围困不得脱身,于山西夏县自杀,壮烈殉国,是国民党军牺牲于抗日战争中的最高级将领之一。
唐淮源牺牲后,国民政府于1942年2月特颁发褒扬令,追赠其为陆军上将。1986年6月,经民政部批准,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唐淮源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 唐淮源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寸性奇(1895年-1941年5月13日),字念洁,抗日名将,出生于中国云南腾冲县城关镇二街(四保街),汉族,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少将(1942年6月追赠中将),于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被蒋中正誉为:抗日军中一虎将。
寸性奇
寸性奇师长和第三军全体阵亡将士。追悼会上,挽幛祭文千余幅。蒋介石的挽联是: "百战功勋著河山,双忠大节壮中原"。横额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挽"为国完忠"。云南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云南政协副主席、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员寸树声誉为寸门虎将。
1941年5月血战中条山,再次重创日军,军长唐淮源将军、师长寸性奇将军等数千人壮烈殉国。
2014年9月,寸性奇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武士敏
武士敏(1892年-1941年9月29日),字勉之,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1941年9月29日,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的武士敏在山西东峪同日军激战时,壮烈殉国,终年49岁。
将军牺牲后,延安《新华日报》发表了专题社论和悼念文章。左权将军含泪手书挽联一副: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情深。
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追认武士敏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决定把将军的牺牲地---沁水县改为士敏县。
2014年9月,武士敏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王竣
王竣(1902-1941.5.9),陕西蒲城人,著名抗日英雄,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历任国民党第17路军营长、陕西警备第1旅1团团长、陕西警备第1旅旅长等职。1939年晋升为第80军27师副师长,不久又升任27师师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王竣立即请缨抗战,同年11月,王竣亲率部队血战永济,奋勇杀敌。1941年5月,日寇为歼灭驻守晋豫地区国民党军队主力,控制黄河以北地区,发动中条山战役。5月7日凌晨,日寇分东、北、西三路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中条山地区各隘口猛烈进攻。王竣在阵前高呼:"未歼敌耻尔!何面目见人?军人不成功,便成仁,当与诸军死此!王竣率部背水作战,死守阵地。次日,北路日军坂垣师团向王竣所部右翼阵地发起进攻。王竣率部拼死抵抗,战至黄昏,所部官兵伤亡惨重。5月9日,王竣在与日寇激战中,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梁希贤
梁希贤(1898-1941),字哲生,陕西同官(今属铜川市)人,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抗日英雄。1941年5月9日在中条山战役中壮烈殉国。

陈文杞
陈文杞(1904-1941.5.9),汉族,出生于1904年,福建莆田常太乡(今城厢区常太镇)岐尾村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等五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连长、大队长、团长等职。
1941年5月9日,时任新编27师参谋长的他在由于百团大战导致日军敌后大扫荡的中条山战役中,壮烈殉国于山西台砦,时年37岁。同时牺牲的还有新编27师师长王竣、副师长梁希贤。
陈文杞捐躯后,国民政府颁令褒扬, 并在其家乡城厢忠烈祠内立木主牌以示纪念。时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亲笔为陈文杞题挽联:"陈文杞将军为国捐躯断吾右臂, 中条山血战牺牲军魂流传千古。"
2014年9月,陈文杞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