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知书格物,以文化人

联系我们

0737-6350926

hncu_tsg@163.com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史教育专栏>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学党史 铸初心 记使命 勇担当

之六十四

抗日战争时期

(二十四)

国军正面战场之《长(沙)衡(阳)会战》

1944年5月--9月初

2021-05-28 11:17     (点击: )


IMG_256

长衡会战,又称湖南会战,中国军队为打破日军进行的一场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部分,1944年5月底到9月初,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长衡会战中在长沙的战斗是1944年5月27日至6月18日在长沙及湘北地区进行的,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在衡阳的战斗是1944年6月19日至9月14日在衡阳及湘中地区进行的,又称衡阳保卫战。

作战经过

1944年5月23日,日军第11军指挥所从汉口推进至蒲圻。25日,参加进攻作战的各部队已先后到达进攻出发地位:第40师团位于石首、华容地区,第116师团位于岳阳南的新开塘地区,第68师团位于岳阳东的临湘、西塘地区,第3师团位于崇阳、洪下附近,第13师团位于崇阳东的白霓桥地区,第34师团的第218联队(针支队)位于岳阳东北城陵矶。第二线的第34师团位于蒲圻南面的白石铺、花亭桥一带,第58师团位于监利、郝穴地区,第27师团位于蒲圻北沿铁路两侧。右侧掩护部队独立步兵第5旅团的3个大队,分别位于弥陀寺、黄金口、闸口,独立混成第17旅团的2个步兵大队位于杨林市、甘家场,第116师团的109联队位于藕池口。

5月25日、26日,日军第1飞行团空袭长沙,并与中、美空军在荆门上空进行了空战。

5月27日,日军第一线5个师团开始分3路向第九战区崇阳迄公安、南县一带发起全线总攻:东路第3、第13师团于5时首先向守军第30集团军第27军阵地进攻;中路第116师团(欠1个联队)、第68师团于21时至24时强渡新墙河,向守军第27集团军第20军阵地进攻;西路第40师团、第116师团的第109联队、独立混成第17旅团的2个大队以及独立步兵第5旅团以3个大队编成的野地支队均于24时向松滋河东岸守军第99军第92师前进阵地进攻。第34师团第218联队(针支队)于20时,在海军支援及前导下搭乘170余艘小艇由岳阳南航进入洞庭湖中。迄28日零时,日军第一线部队全部投入战斗。

长沙及湘北地区战斗

日军发动总攻后,迅速突破守军第一线阵地,强渡过新墙河,向纵深攻击前进。战斗至6月1日,东路日军第3、第13师团先后攻占通城、麦市、南江、龙门驿及平江;守军新13师撤退至南江以东的幕阜山区,第20军转移至平江以南祖师岩附近收容整理。中路日军第116师团(欠1个联队)及第68师团相继攻占杨林街、黄沙街、关王桥,进至汨罗江北岸,乘汽艇南下的第218联队则越过汨罗江,攻占归义;守军第20军退守汨罗江南岸,第37军留一部兵力防守汨罗江阵地,主力南撤至上杉市。西路日军第40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7旅团一部、独立步兵第5旅团主力先后攻占南县、安乡、三仙湖市,进至赤山半岛;守军第100军的第63师及第99军的第92师(此时尚属第六战区)被迫西撤。

6月2日,军事委员会致电第九战区:"饬薛长官转各总司令、各军、师长,上下一致,争取最后胜利。并规定凡命令固守地点,不得擅自撤退,违者照连坐法治处。"薛岳准备以第92师、第99师、第77师、第162师分别固守沅江、湘阴、益阳、三姐桥。军事委员会则令"固守长沙(岳麓山)、浏阳、衡阳三要地"。同日,日军第11军也下令命各师团对汨罗江以南的守军第37军、第99军进行包围击歼,并向捞刀河前进,同时将第二线兵团的第34师团和第58师团投入战斗。日军各师团稍加整顿,即按照军的命令开始行动。

第九战区见浏阳方面情况紧急,急令第183师于6日到达桐木(浏阳东南约30公里),令第26军星夜兼程至萍乡,策应浏阳、醴陵方面和作战。但防守右翼的第37军仅实施轻微的抵抗,即逐步后撤至浏阳以东山区;防守左翼的第99军则仍据守着湘江两侧的青山、乔口、靖港、兰溪、营田、湘阴、樟树等据点,顽强抗击日军。日军第11军遂下令命西路日军及中路日军围歼第99军。

军事委员会为增强湘江以西的防守能力,于6月4日令第六战区的第24集团军归第九战区指挥。战斗至6月8日,西路日军第40师团攻占沅江后又攻占花湖口,迫近白马寺;守军第92师及第99军军部撤至沩水南岸。中路日军第116师团及第68师团均已突破汨罗江防线,进至捞刀河北岸的水渡河、春华山地区;守军第99师撤至三姐桥附近山区;在第116师团西侧新加入战斗的第34师团突破守军的神鼎山、新开市阵地后,到达捞刀河北岸的桥头;在第116师团与第68师团之间新投入战斗的第58师团的主力进至汨罗江以南栗山港附近,其52旅团则西进攻占了湘阴。此时,东路日军第3师团及第13师团已分别进至浏阳西北的相公寺及浏阳以东的蒋家埠附近。

当日军即将进抵捞刀河北岸时,第11军即已开始作进攻长沙的部署。鉴于此前进攻长沙的教训,这次进攻极为谨慎,早在会战开始之前即已确定由第58师团进攻长沙,并预先进行了攻坚战术、战斗的特别训练;预定进攻岳麓山的第34师团也预先进行了各兵种协同山地攻坚战的特别训练。为保障该两师团进攻长沙时的侧背安全,还计划令其东西两路的部队先期分向浏阳、宁乡进出,使长沙陷于孤立,尔后再将该两师团投入攻击。6月7日夜下达了如下先攻占长沙两侧的宁乡、浏阳,再进攻长沙的作战命令,日军各部队按照命令开始调整态势,西路第40师团则积极向益阳逼近。

中国军事委员会于6月9日令刚到达桃江镇附近的第24集团军加入战斗。因日军已迫抵资水,益阳危急,第九战区令第24集团军速向益阳、宁乡前进。6月10日,日军开始围攻益阳,王耀武令第100军驰援。第100军于12日拂晓进抵益阳附近,但此时益阳守军第77师已因伤亡过众于11日夜突围撤走。第100军的第19师并不知守军已撤,于12日拂晓向益阳外围日军进攻。经激战后,日军主力转向宁乡进攻,第19师于14日收复益阳,将城防再交第77师,第19师尾随日军,南下宁乡。

日军第40师团由益阳进攻宁乡时,遭到守军第73、第79军的坚强抗击。第九战区为策应宁乡之战,令第99军转移至宁乡东南的金马桥附近作为机动部队,准备适时侧击进攻宁乡的日军。守备宁乡的部队是配属第73军的第58师。日军突破外围阵地后猛攻宁乡城于6月15日晨突入城内。两军展开激烈巷战。经反复肉搏,迄18日,守军仅余200余人,仍据守核心阵地。19日凌晨,日军第40师团转向湘乡进攻,由益阳尾追日军的第19师进入城中,与58师残部会合。

东路日军于6月8日接到军的命令后稍事整顿,于10日开始向浏阳实施夹攻,第3师团突破高开桥阵地由西、北面向城垣攻击。第13师团以一部经古港,从东面进攻城垣,主力迂回至浏阳城南。激战至14日上午,第44军守城部队突围,日军占领浏阳。

中路日军第116、第68师团分别从汨水渡河,在春华山附近强渡捞刀河,击退守卫长沙的第4军警戒部队,于14日进抵株洲及其东南的石亭附近。守军暂7师退守渌水南岸。此时日军第34师团已渡过湘江,进抵岳麓山东、北两面,第58师团已进至长沙东面。

6月16日,日军在航空兵直接支援下,对岳麓山及长沙市发动总攻,第34师团当天攻占了岳麓山东、西的虎形山和牛形山。黄昏时,日军第58师团突破第59师修械所阵地,59师撤守妙高峰、天心阁核心地带。

6月17日晨,日军在航空兵掩护下向天心阁和桃花山阵地猛攻,并施放大量喷嚏性毒气。双方死伤均极众。岳麓山方面,日军第68师团的第58旅团由第34师团右翼迂回至守军第90师左翼,猛攻燕子山阵地,第90师的第268团损伤过半,形势极为严峻。第4军决定将军主力增援岳麓山,令第59师及第102师各留1个团继续防守长沙市,其余部队于入夜时渡湘江转移至岳麓山。渡河仓促,坠江溺毙者,不下千余,加上日军在牛形山及其东面以猛烈火力侧击半渡的部队,致死伤更众。后续渡河部队被迫折返东岸。18日晨,渡河部队到达湘江西岸时,岳麓山核心阵地已失,被迫退出岳麓山。其后复被尾击,直溃退至邵阳。留于长沙的2个团,在日军猛攻下更无法支持,一部千余,由北门冲出东山,沿途与日军战斗,退至茶陵归27集团军欧副总部收容、指挥,长沙遂于18日15时被日军占领。

"中国派遣军"为了策应第11军作战,在日军进攻长沙期间令第13军派驻杭州的第70师团从金华进攻衢州,以牵制第三战区的部队向湖南调动。6月10日第70师团沿铁路两侧攻击前进,12日攻占龙游,以后即遭到守军第26、第79师的坚强抵抗。第105、第145、第146师亦投入反击。但在日军驻金华的独立步兵第104大队来援后,守军退守衢州城。6月26日4时40分,日军开始攻城,5时15分突入城中。守军撤退至衢江,因船不足,大部泅渡,遭追击日军火力集袭,伤亡甚大。日军仅1个师团,深入拥有3个集团军的第三战区80公里。第三战区作战17日,不仅未能围歼日军,也未能阻止日军,反而损失1000余人。日军占领衢州后,认为牵制任务已经完成,于27日开始撤回金华。

衡阳及湘中地区战斗

日军第11军在开始向长沙发起总攻的6月16日即向各部队下达了在第九战区失守长沙、宁乡等地后,乘其混乱、尚未组织起新的防御体系之前迅速突进攻占衡阳的命令,因而预定用以攻击衡阳的第68师团及第116师团在长沙尚在激战之际即渡过浏阳河南下,在长沙弃守时已进至株洲及其以东的清江铺地区,尔后准备沿湘江两岸向南快速推进,直趋衡阳。东路日军第3师团及第13师团占领浏阳后即继续向醴陵、萍乡前进,并准备向攸县、安仁、耒阳(耒县)推进。湘江西岸的西路日军第40师团于19日攻占宁乡后亦继续南下湘乡,并准备向衡阳以西的永丰、渣江前进,与东路日军遥相呼应。

长沙失守后,军事委员会为保卫衡阳、阻敌深入,于6月20日对第九战区下达了作战命令。

日军通过空中、地面侦察,根据中国军队的集结、调动情况,再结合以往的一贯战法,大致上已判断出军事委员会集中兵力分由东、西两面实施夹击的战役企图,遂令东、西两路日军集结兵力,加强对醴陵、宁乡方面的作战,以掩护中路日军进攻衡阳。

东路日军第13师团于6月20日占领醴陵后,仅以一部兵力继续南下。而以主力向东进攻准备实施夹击的中国军队,在刘公庙附近重创第26军,并迫使第58、第72军向东撤退,于22日占领了萍乡。日军第3师团亦于萍乡以北地区击溃了第58军。军事委员会计划的反击作战已无法实现。

西路日军第40师团于19日攻占宁乡后即全军南下,在湘乡以北击退第73、第74军,于22日攻占湘乡。守军新23师(附第92师1个营)退守石狮江、三枣。与此同时,中路日军第116师团的第133联队,亦向东进攻,配合第40师团,在湘乡东南的东台山一带击退守军第32师。至此,第40师团即暂停南进,集结兵力准备与由西北南下的第24集团军作战。

中路日军第116师团和第68师团在日军总攻长沙之前,即已于6月13日和16日分别轻易地占领了株洲及清江铺。守军暂2军退守渌水南岸。国军炸毁了粤汉铁路渌水、洣水、耒水3座铁路大桥,以迟滞日军向南进攻。配属第116师团的第68师团第133联队则西进,占领了湘潭。守军新23师退至涟水以南,转移到东台山一带。6月19日,第116师团(附第68师团的第57旅团)由株洲附近西渡湘江,分两路各沿湘江西岸及易俗河向衡阳前进;第68师团(欠第57旅团)由石亭附近渡过渌水,击退暂2军后沿湘江东岸向衡阳急进。第68师团于23日即已突抵泉溪市附近,并渡过耒河,击退暂54师的警戒部队。24日傍晚,以一部西进,进攻五马槽衡阳外围阵地,主力经赤水塘西渡湘江,向衡阳以南迂回。迄27日,日军第116师团进至衡阳城西郊,突破守军第3师阵地,逼抵瓦子坪、虎形山主阵地前;第68师团一部突破五马槽第190师前进阵地和冯家冲主阵地,并攻占了飞机场;主力则突破衡阳城南黄花岭、欧家町预10师的警戒阵地,进至铁路线预10师的主阵地前。至此,衡阳已处于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

衡阳位于湘江中游,系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的交会点,是第九战区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该城东端紧临湘水西岸。防守衡阳的部队为第10军,下辖第3师、第190师及预10师。第190师及暂54师原在湘江以东,日军第68师团独立第64大队攻占湘江东侧衡阳机场,将190师及暂54师从中间割断后,第10军为集中兵力、缩短防线,在6月24日晚上炸毁了衡阳湘江公铁大桥,于26日夜将两师调回湘江西岸衡阳市区。其中第190师是后调师,仅有1个第570团是个完整的团,其余各部均仅有干部;第3师有1个团尚在衡山附近。另外还配属有暂54师(欠2个团)及48师的战防炮营、第46军的1个山炮连和第74军的野炮营。此时在衡阳的防御部署是:第3师防守衡阳西北部,预10师防守衡阳西郊,第190师防守衡阳南郊,暂54师防守衡阳北郊。

6月27日夜,日军完成了攻城的准备。

6月28日拂晓,日军发起总攻。守军各部队在炮火支援下坚守阵地,并不时予以反击。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第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及其参谋长原田贞三郎等被炮击负重伤,由第116师团师团长岩永汪统一指挥两师团。29日日军仍毫无进展。岩永汪将衡阳以西四塘附近担任侧背警戒的第133联队投入战斗,与炮兵第122联队协同,企图于7月1日进攻城西坚固据点张家山。激战至7月2日,除主攻方向上经多次反复争夺的张家山被日军第133联队攻占外,其他方面的守军均击退日军的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

由于守军的抗击,日军连续猛攻5日,损耗了大量人员和弹药,仅推进了1000米。第11军为补充弹药和休整战力,决定于7月2日夜暂停进攻,预定7月11日再重新发起进攻。

守军为增强防守力量,乘日军暂停攻击之机,调第3师留置衡山附近的第8团归建。该团于5日8时许从何家塘、望家坳间突破日军包围圈,冲入城中。由于日军主攻方向始终保持于城西南郊,守军为加强该方面的防守、彻底形成重点,重新调整了部署:令第3师(欠第7团)南移占领天马山、岳屏山、接龙山、五桂岭高地,建立第二线阵地;第3师所遗城西北防务,除易赖庙的前街及青山街、杨林庙主阵地仍由第7团防守外,其余均交由第190师接替;湘江西岸的警戒,以铁炉门为界,以南由暂54师负责,以北由第190师负责。

中路日军进攻衡阳期间,东路日军第3、第13师团连续攻占攸县、安仁、进抵耒阳;西路日军第40师团亦已攻占衡阳西北仅35公里的渣江,衡阳守军已完全陷于孤立。但在西路日军后方,守军第30集团军曾实施反击,6月28日收复萍乡,7月4日进攻醴陵,几乎全歼日军骑兵第3联队。日军第27师团等部队前来增援,于10日又夺占醴陵。

日军第68、第116师团经休整补充及加强炮兵后,于7月11日上午开始第二次攻击。此时第68师团已由堤三树男接任师团长。第116师团的120联队在其飞行第44战队、野炮兵第122联队及独立野炮第2联队掩护下,向城西南预10师第一线阵地要点虎形山发起猛攻。激战至12日9时,守军伤亡重大,阵地为日军突破。第3师抽出1个营增援反击,经白刃战后,营长阵亡,士兵死伤四分之三,未能收复阵地,退守西禅寺。激战至15日,第一线阵地多处被突破,第二线增援部队经反复争夺,又收复一些要点,两线阵地犬牙交错,战斗极为激烈。第10军为加强城西南的防御纵深,又令第190师在接龙山、雁峰寺、中正堂一带建立第三线阵地。迄16日,第一线阵地枫树山、军舰高地等俱为日军突破。第10军遂将第一线阵地全部放弃,以第3师及预10师残部合力防守第二线阵地。此时,城西郊日军第57旅团亦已推进至距小西门不足1000米之处。由于守军防御正面缩小,所以人员伤亡虽众,防守强度和火力密度却减少甚微。7月17日、18日,日军进攻势头下降。经连日激战,日军主攻方向上的第116师团第120联队联队长和尔基隆大佐及第133联队的3个大队长相继被打死,每大队所余兵力不足100人,而且弹药已严重不足,攻坚战斗已难以为继。日军第11军不得已再次下令于19日起暂停攻击。

军事委员会虽早在日军围攻衡阳之前即已令王陵基指挥第72、第58、第26军,杨森指挥第20、第44军,欧震指挥第37军、暂2军,王耀武指挥第73、第79、第99、第100军等夹击日军,后又数次电令各兵团"乘敌后空虚,击破进犯之敌"和"扫荡当面敌人",令李玉堂、王耀武"速解衡阳之围",但衡阳外围各兵团在东、西两路日军的阻击下有时连守都守不住,被迫不断后撤,当然更无力击歼两路日军、解衡阳之围了。

由于湘江以东各军散处日军侧后,距衡阳尚远,而第62军已迫近衡阳,因而军事委员会于7月22日电令第九战区集中湘江以西部队向进攻衡阳的日军攻击。23日,军事委员会又电令李玉堂"即日进驻62军军部,直接督促"。

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包括以前的多次电报)均被日军情报人员破译,因而日军对第九战区各部队的行动非常清楚。这次获得情报后,当即将电令内容通知各师团,并令第40师团占领衡阳西南、正西和西北约10至15公里处的七里山、两母山、二塘、城口墟、板桥、狭山冲一线阵地,堵截、阻击由西方来援的中国军队。同时令第57旅团归还第68师团建制,令第109联队归还第116师团建制,以便于指挥。

第62军一度突进至火车西站,但在日军第40师团的反击下,伤亡甚大,且弹药告罄,被迫撤退至盘右岭附近收容整理。第79、第74军主力及第100军之第319师亦被阻止于日军第40师团的堵截线之外。

7月29日,日军第11军确知专为补给衡阳地区的辎重车队预定8月4日前后可到达衡阳附近,部队也经过调整,遂于当日下达了攻击命令:确定8月4日开始第三次攻击,除令第68、第116师团仍担任主攻任务、于8月4日向岳屏山方向攻击外,另令第58师团于8月5日向衡阳西北方向攻击,令第13师团以一部兵力在湘江东岸以火力支援湘江以西的作战。

7月27日及8月2日,中国空军两次空投蒋介石的手令,鼓励第10军坚守衡阳待援。8月2日,第62军及第100军确已到达三塘、两母山地区,第74军亦已到达佘田桥、新桥,第79军到达望城坳附近,与日军第40师团激战。第62军在进攻二塘、两母山时与日军第234联队进行了白刃战,予该联队以歼灭性打击。但由于第62军等在战斗中伤亡亦众,始终未能歼灭依托工事坚守阵地的日军残部,被阻于日军堵截线之外,未能与衡阳守军会合。在此期间的外围各兵团,除第24集团军遵照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积极向湘江以西进攻衡阳的日军进攻外,湘江以东的第九战区各军没有进行积极有力的进攻。

8月4日,日军第68、第116师团对衡阳第3师及预10师阵地发起总攻。5日,第58师团(从长沙增援到来)由衡阳西北投入战斗,猛攻第190师阵地。激战至6日拂晓,第190师退守小西门及其以北的城垣。当日夜,日军第58师团一部从城西北角突入城内,西南方面岳屏山、天马山等阵地亦为日军第116师团突破。7日6时起,日军集中炮火先对守军进行了约2小时的炮火准备,尔后发起冲击。守军阵地大都被毁,官兵伤亡惨重,五桂山、接龙山等阵地先后失守。但第3师及预10师的官兵仍顽强抵抗。

8月7日夜,第10军军长方先觉派参谋长孙鸣全与日军联系投降事宜;8日晨,方先觉率其第3师师长周庆祥、第190师师长容有略、预10师师长葛先才、暂54师师长饶少伟及副官处处长孙广宽在城南天主堂与日军第68师团师团长堤三树男会见,正式缴械投降。据日军记载,缴械的官兵共13306人(大部为伤病员,能战斗者约4000人)。此时,不愿投敌的部分官兵"仍在城内进行抵抗"。由第四战区抽调来援的第46军等已进抵距衡阳8公里的二塘。

衡阳失守后,第九战区以一部兵力在衡阳以西攻袭日军,主力撤至洪桥一带。日军经休整、补充后,9月1日开始进攻:第3、第13、第40、第58师团向零陵、全县,第116、第37师团向邵阳进攻。守军第37军在常宁进行了较顽强的抵抗;第79、第62军在白鹤铺、大营市一带,第74、第100军在渣江、永丰一带,稍事抵抗后再次后撤。日军于9月5日攻占祁阳,7日攻占零陵,13日占道县,14日不战而占领筑有坚固国防工事的全县。至此,长衡会战结束。是一次失败的战役。

相关历史人物简介

IMG_256

鲁道源

鲁道源(1898-1985),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昌宁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战期间,历任国民党军第五十八军新编第十一师师长、第五十八军副军长及军长,积极参加抗战。抗战胜利时,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五十八师师长、第十四绥靖区主任、第十一兵团司令官兼武汉守备区司令等。1949年率残部退入越南。1952年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85年3月12日病逝。

IMG_256

杨汉域

杨汉域(1905-1973),字继超,四川广安人。云南讲武堂、陆军大学毕业。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长衡会战。1949年5月任第7编练司令部副司令,11月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2月在成都参加起义。1973年逝世。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月二十七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