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柳会战为日军为打通由平汉路经湘、桂两省至越南的陆路交通线,于1944年8月攻陷湖南衡阳后,由湖南、广东分兵向广西进犯。1944年八九月间,蒋介石严令第四战区(广西属第四战区作战地区)在广西的桂林、柳州等地进行防御抗敌。这次对日寇防御作战,史称"桂柳会战"。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
会战经过
1944年8月,日军侵占湖南衡阳后,为准备进占广西桂林、柳州,日军成立第6方面军,以冈村宁次为司令官,出动第11军横山勇第3、第13、第37、第40、第58、第116师团,及战车、重炮联队,共6个师又1个旅,于8月29日由衡阳沿铁路向湘桂边界推进;以第23军2个师团又1个独立混成旅,于9月6日由广东清远等地沿西江向广西梧州进攻,另1个独立混成旅由广东遂溪向广西容县进攻。
冈村宁次奉命指挥第11、第23军、第2飞行团(飞机约150架)和第2遣华舰队一部,共约16万人,在南方军一部配合下,以打通桂越(南)公路为目标,向桂林、柳州进攻。中国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第二十七、第十六、第三十五、第二十七集团军,及第六战区孙连仲第二十四集团军、汤恩伯、封裔忠兵团,共9个军、2个桂绥纵队、空军一部(飞机217架),共约20万人,在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的3个军支援下,以分区防御抗击日军。日军第11集团军攻占全州,随后调整部署,准备攻击桂林。日军第23军陷梧州,相继攻占平南、丹竹和桂平、蒙圩。
第四战区鉴于全州地区日军尚无行动,遂调整部署,将所部编组为桂林、荔浦、西江3个方面军,南宁、靖西2个指挥所,以大部兵力国军第31军桂系中将军长贺维珍部2万兵力固守桂林,集中一部兵力先击破西江方面之敌。第64军配属桂绥第1纵队向进占桂平、蒙圩之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实施反击;另以第135师等部向平南、丹竹攻击,策应反击。日军第23军主力逼近武宣,中国军队遂停止反击退守武宣。与此同时,日军第11军突破桂林、荔浦方面军的防御阵地,主力进抵桂林城郊;一部向柳州进攻。第四战区将3个方面军编组为左、中、右兵团,集中兵力保卫桂、柳。日军第40、第58、第37师和第34师团一部,向桂林城发起总攻。
同日,日军第23军第104师团、第11军第3师团及第13师团突破中央兵团的防御阵地,攻向柳州。防守桂林城区的中国军队撤退,部分在撤退途中被俘,桂林陷落;守军除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淞、第31军军长贺维珍率一部分幕僚逃出以外,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恒、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第170师副师长胡原基、第131师第392团团长吴展等以下官兵2400余人在战斗中牺牲。31军131师少将师长阚维雍拒绝撤退,于阵地拔枪自尽忠烈殉国。据日军第11军统计,桂林战斗中,中国军队阵亡5665人,被俘13151人,被日军缴获各种口径的火炮156门、重机枪110挺、轻机枪359挺、步枪2737枝。
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汤恩伯、参谋长封裔忠兵团接到要固守柳州的命令后,以急行军于当夜到达指定位置,当即进行防御部署:令第37军在象县以北掩护主力向柳州转进,令第188师在柳州以北、以东的长塘、东泉各附近掩护柳州侧背安全,令第26军防守柳州,令第20军控置于柳州西车站附近待机。第26军以第41师守备柳州东面和北面,第44师守备西面和南面。8日,日军第13师团及第3师团分别进至柳州以北6公里处和柳江东岸,第23军的第104师团先头第161联队进至柳州南约18公里的四方塘(第22师团仍在贵县北龙山地区)。杨森急令第20军的第134师在柳州西岸担任河防,并以一部占领鹅山,以加强防守力量。9日,日军第13师团、第3师团分由柳州以北、以东和东南发动总攻。当日中午,日军第3师团的第34联队由三门江附近强渡柳江,进至西岸;第13师团先头第104联队攻入柳州北部;第104师团先头第161联队第3大队亦进至柳州机场南侧。10日凌晨,日军第3师团第34联队与第104师团第161联队第3大队攻占柳州飞机场。美国陆军航空队支援战机30架及桂林机场遭日军击毁;坚守柳州城区的第26军伤亡过半,奉命撤离,柳州失守。随后,日军第3、第13师沿黔桂铁路(都匀-柳州)向西北进攻;第23集团军沿柳邕公路(柳州-南宁)向西南进攻攻占南宁。
日军南方军第21军一部从越南突入中国,向广西绥渌(今属扶绥)进攻。沿黔桂铁路进攻的日军攻至贵州独山,遭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部队的反击,撤回广西河池。日军第21军与第23军各一部在绥渌会合。至此,大陆交通线全部打通。
会战结果
战术上日军在初期订定战术正确,因此在整体作战上几乎达到成功,就结果而言也达到了一开始预定的作战目标,但是日军从开战时即出现的兵力不足问题在此场全面性会战中再次暴露,虽然有效打击了国民革命军战力(以中路作战击溃第九战区薛岳所驻防之长沙最为明显,第九战区到战争结束前再也无力作战),但是无法有效占领领土之下最后仍然自行撤出部分地区,而日军于南路没有击溃第四战区兵力的结果种下隔年湘西会战日军惨败的因子。
相关历史人物简介

贺维珍
贺维珍(1887年-1976年),字宣廷,江西永新人,国民党桂系中将军长,保定三期、陆大一期毕业。初任陆军官校第六分校步兵科长,白崇禧(与贺维珍同为保定三期同学)言"15位对广西有贡献的外省人"之一,白且赞贺"练兵、办教育都很热诚"。初任48军韦云淞军长辖173师少将师长,时任173师少将师长的贺维珍于台儿庄战役战功因派系原因,而未被陈诚提报中央奖励;1939年12月底于广西昆仑关战役战胜日军,时任31军韦云淞军长辖下131师少将师长。贺维珍曾于1944年10月任第31军军长时,在没有外援的情形下,坚持率领桂林守军暨民防团约2万人死守桂林,与日本15万大军血战20日,力竭而退(史称桂林保卫战);贺氏从军前任教职,一生正直清廉,两袖清风,为著名之儒将,晚年(1950年代)隐居于台湾南端屏东,担任中学教师,曾获全台优良国文教师评鉴第一名。1976年逝世屏东,葬于高雄大寮。

陈济恒
陈济恒1893年出生,广西人,抗日战争时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十一月十日在桂林战役中以手枪自杀,壮烈殉国,追认为陆军中将。
1985年,广西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吕旃蒙
吕旃蒙(1905-1944.11.10),1905年出生于湖南零陵(现属冷水滩区)。先后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中央陆军大学十三期。
1944年11月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军参谋长。
1984年4月,经民政部批准,追认吕旃蒙为革命烈士。

阚维雍
阚维雍(1900年-1944年11月9日),原名庆福,号伯涵,生于广西柳州。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6集团军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11月9日在桂柳会战中殉国。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おかむら やすじ,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男。大和族,侵华日军战犯,百团大战后调任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指挥日军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并对华北地区的平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抗日战争末期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昭和军阀的三羽乌的第三位。
冈村宁次先后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曾参加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年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参谋本部任职。1917年在驻华武官处工作。1919年回国后,长期供职于陆军参谋本部,研究中国情报。1925~1927年任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参与中国内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侵华日军向中华民国政府投降,于9月9日在南京签署投降书。后被中华民国政府委任为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工作总联络部长,协助组织日军和日侨遣返事宜。后被中华民国政府聘为军事顾问。1949年1月回国。1950年被台湾当局聘为"军事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1955年起任日本归国军人组织战友联盟副会长、乡友会会长。1966年9月2日死于日本东京。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