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军中国派遣军为占领并摧毁芷江空军基地,打击中、美空军,维护华北、华中主要交通干线的畅通,令第20集团军司令官坂西一良指挥第116、第47、第34师,第68、第64师各一部,在第5航空军一部支援下分别由邵阳、东安等地向湘西进攻。
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确保芷江空军基地,指挥第4方面军、第3方面军一部,共7个军19个师,在部分中、美空军支援下抗击日军。
主要部署:
第4方面军以一部防守邵阳西郊和新宁等地,依托既设阵地逐次抗击,主力置于武冈、洞口、新化之间,待机与日军决战;
第3方面军第26军守备城步、龙胜等要地,阻止广西日军增援;
第94军集结通道、靖县(今靖州)地区,配合第4方面军作战;
新编第6军空运芷江为总预备队。
日军于4月中旬发动进攻。
邵阳方面,第116师和重广支队(以第47师1个团为基干)从11日起分四路西犯,至月底在守军顽强抗击下,被阻滞于洋溪和放洞(黔阳东)、江口、洞口一线。
东安方面,关根支队(以第68师第58旅、第34师第217团组成)于4月15日起分由资源(属广西)、东安向武冈方向进犯,17日攻占新宁。一部于27日进攻武冈,被守军所阻;另一部经武阳向瓦屋塘及附近的茶山地区攻击时受挫。
何应钦鉴于日军主力已进至预想决战地域,除令正面各军继续奋力阻击外,令第18军星夜由安化等地南下至六都寨(属隆回)地区,第94军主力由长铺子(今长铺镇)向武阳地区疾进,南北夹击日军。
此时,坂西一良察觉到进入洞口、武冈等雪峰山区的部队有被分割包围的危险,遂于5月4日下令将主力撤至山门、洞口和花园附近待机。
第94军收复新宁,解武冈之围后,日军急令第47、第34师主力先后于邵阳、新宁地区投入战斗,掩护部队后撤。
第4方面军于5月9日开始全面反攻,在空军有力支援下,将第116师分割包围于山门、洞口等地。
第18军将增援的日军第47师阻于顺水桥一带。关根支队在撤退中屡遭第3方面军堵截和围攻,大部被歼。日军遭严重打击后突围东窜。中国军队分路追击,至6月7日,日军退回原阵地。
此战,中国军队选择决战地域适当,正面阻击、两翼包抄和分割包围战术奏效,杀伤日军3万余人。
湘西会战的历史意义
1.重大转折点
雪峰山战役挫败了日军企图占领中国芷江空军机场的阴谋,提高了国军“反攻之士气”,它是国民党战场从防御转入进攻的重大转折点。
2.日军混乱溃逃境地
湘西会战,日军第20军在整个战略态势已处于被动的形势下,以冒险的进攻开始,以狼狈的溃逃告终。日军自湘西反扑被扼制后,从此再未敢在其他地区进行冒险,雪峰山麓日军尚未撤下战场,冈村即于1945年5月初开始撤退侵入广西的军队,接着又从广州和湘西撤兵。日军在雪峰山麓遭到惨败后,整个中国战场都陷入混乱溃逃的狼狈境地。相反,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因“湘西会战我军士气日盛,敌之战志消沉,要求迅速收复桂柳,以开拓总反攻之机运。”
3.张扬国威
雪峰山战役中的胜利张扬了中国的国威。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败仗多,胜仗少。而湘西会战,国际声誉有所提高。
4.国军爱国主义
充分显示了中国官兵高尚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第74军一个连为守卫武冈而全部战死殉国,连长周北辰身先士卒,手持冲锋枪,与突入之敌实行白刃肉搏战,夜晚又带领两名战士突入敌阵,杀死数名正在酣睡的敌人,并生俘两名敌少尉军官,但最后身中两弹而光荣牺牲。湘西会战尽管取得了胜利,但由于国民党执行一条片面抗战路线,特别是何应钦急功好胜,要求前方将士“草草收兵”,致使本该获得更大胜利的湘西会战,由于人为的因素而未尽如我将士之意。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