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龙和周士第、关向应等在雁门关前线

雁门关大捷中日军汽车被击中起火的场面
雁门关大捷,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地区对日军汽车运输队进行的伏击战斗。两次伏击战斗,共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一度切断繁峙至忻口间交通,配合了国民党军的忻口防御作战。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命令第358旅第716团深入日军侧后,在代县的广武、雁门关、太和岭间,破击大同经代县、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补给线。
1937年10月17日,部队由老窝村进至离雁门关汽车路不远的王庄、秦庄隐蔽宿营。贺炳炎团长和廖汉生带上各连干部到黑石头沟一段汽车路去看地形,确定伏击部署,并派人预先做破路工作。18日凌晨5时,部队踏着牧羊人走的山间小道向预伏地一雁门关南山脚下的黑石头沟开进。此沟南低北高,沟底尽是山洪冲下的乱石头,汽车路顺沟由南向北而上,南端有一座小石桥。这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上午9时许,八路军到达沟西侧的山上,各连队迅速进入伏击位置,团指挥所设在一处山头上。不一会,日军车队拖着滚滚烟尘象长蛇一般从南向北驶来。据观察哨报告约有百十辆之多,指挥位置上看到的就有二三十辆,前面的几辆车拉着伤兵、死尸和护卫的武装士兵,后面都是空车。日军车队缓慢地拐过小石桥,爬上陡坡,进入伏击地域。就在这时,贺炳炎团长一声令下:"打!"各种火器一齐射击,步枪、机枪交织成密集的火网,团属迫击炮连把一颗颗炮弹准确地吊进车厢。打头的几辆车被打着了火,燃烧爆炸,车上的敌兵纷纷跳车。随着冲锋号响,3营营长王祥发率领突击连如猛虎一般扑下山去,其他几个连也相继发起冲击。部队打得很猛,一下子就把敌人压到乱石滚滚的沟里。
贺炳炎团长和廖汉生带着几个警卫员也冲下山,靠前指挥。战斗打响不久,在黑石头沟北边担任警戒的分队报告,从广武方向又开来日军车队,也有百多辆,满载着向忻口增援的弹药和士兵,急急驶进黑石头沟。警戒分队冲着打头的几辆汽车一顿猛揍,打着了火。后面的日军迅速跳车登山,顺着西边的山梁转到八路军左侧,向在公路上出击的八路军射击,对八路军威胁极大,天上敌机4架也赶来助战。八路军立即把部队重新拉上山。在这个过程中,八路军的伤亡骤然增大,贺炳炎团长的警卫员被敌人机枪打倒,负了重伤,贺炳炎的胸前也被一颗子弹横着穿过,把他的皮袄贯穿了两个洞。
八路军看到伏击目的已经达到,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遂主动撤出战斗。这一仗,八路军击毁敌军车二三十辆,毙伤敌兵200多名。黑石头沟里黑烟滚滚,击毁的汽车从南北两头把路堵死了,日军南北两个车队300来辆车被阻在沟里,动弹不得。 这一仗,八路军的伤亡也不小。据统计,负伤53人,阵亡50人。11连损失最大。该连政治指导员胡觉三在与敌人格斗中,发现车下藏着一个敌兵,上前去捉活的,却被那家伙一枪打中了胸膛,不幸牺牲。撤出战斗时,由于情况紧急,八路军只把伤员背了出来,胡觉三等50位牺牲同志的遗体没能抢运出来。
烈士们捐躯赴国难,血洒雁门关,成为激励八路军英勇抗战的楷模。他们的牺牲,不仅换取了对日作战的初战胜利,更重要的是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雁门关一仗,再次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八路军、为民族证明了一条在当时还未被许多入完全认识的真理:日本帝国主义是不足怕的,是完全可以战胜的!战斗结束的当天下午,八路军回到老窝村驻地。起草电报向师部报告了战况,师首长回电予以嘉勉,并命旅部将团第1营归还建制,赶到雁门关地区与团主力会合。
两天后,八路军又把部队拉到雁门关西边的山址子上,选择从广武方向来的汽车路将要上垭口的地方作为伏击点,第1营、第3营分别摆在汽车路东西两侧,伏击日军从北向南的运兵车队。吸取上一仗的经验教训,八路军事先对公路、桥梁进行了彻底的破坏,贺炳炎团长带两个连到黑石头沟及斗口梁子一带破坏了七座桥梁和几千米的电话线。
20日上午,日军200多辆汽车结队而来。过去日军从广武过雁门关地段,都自恃援兵众多、弹药充足,端坐在汽车上不下来。自从18日在黑石头沟遭伏击后就改变了。这次在广武镇就下了车,首先是一个营的步兵通过,人走前,车走后,并有5架飞机侦察助战,边搜索边前进。敌变我变,为了避免过大的伤亡,八路军在给敌人以猛烈、突然的火力袭击之后,立即撤出战斗。团部把1营带回来,王祥发营长率3营占领了雁门关,把抗战的旗帜插到了古上。
战争结果

八路军第120师切断了日军由大同到忻口的交通补给线
在忻口会战的日子里,716团接连在雁门关一带伏击敌汽车队,袭扰并一八路军120师切断日军由大同到忻口的补给线度切断了交通运输线,迟滞了日军对忻口前线的增援,使敌人没有饭吃,没有子弹,没有援兵,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给忻口正面防御作战的国民党守军以有力的配合。南京国民政府特对716团进行传令嘉奖,海内外报纸也大力宣传雁门关伏击的战果,称之为"雁门关大捷"。
八路军第120师切断了日军由大同到忻口的交通补给线,同时第115师打击了蔚县至代县的日军交通补给线,使进攻忻口日军的弹药、油料供应濒于断绝,攻势顿挫。忻口会战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在战役结束后曾对周恩来说:"八路军把敌人几条后路都截断了,对我们忻口正面作战的军队帮了大忙。"毛泽东主席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游击战争还有其战役的配合作用。例如:太原北部忻口战役时,雁门关南北游击战,破坏同蒲铁路、平型关汽车路、阳方口汽车路,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列举了包括贺廖支队对大同雁门关问敌主要运输道路的截断、雁门关的两次夺回在内的诸多胜仗,说明"八路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雁门关伏击,作为120师抗战之初有代表性的一仗载人了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光荣史册。
相关历史人物简介

时任120师师长贺龙
贺龙(1896~196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8年后任湖南靖国军营长、团长等职。1922年率部入四川,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旅长、四川"讨贼军"混成旅旅长。1924年返湘,先后任澧州、湘西镇守使。
1950年,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统一部署下,领导对国民党军起义、投诚部队和被俘人员的整编及改造工作,指挥部队肃清国民党军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稳定了西南地区的局势。同年10月,指挥进藏部队解放昌都,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6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1964年起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1952年起还兼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著有《关于整军问题》、《论甄家庄的歼灭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民主传统》等。

时任120师716团团长贺炳炎
贺炳炎(1913-1960)活动,贺炳炎参加了红军。绰号"贺小龙",在战争年代失去了右臂,人称独臂将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授予上将军衔。贺炳炎出生于宜都市忪木坪江家湾村,9岁丧母,11岁就给人家放牛,先后学过篾匠、杀猪、打铁等多种手艺。
1929年春,贺龙率领红军在宜部、松滋一带由于他革命意志坚决,作战勇敢顽强,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升为骑兵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贺炳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又名明言。1913年生,湖北宜都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班长、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红军中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手枪大队大队长、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在战斗中负伤被截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全国解放后,贺炳炎先后出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共成都部队委员会书记、成都部队司令员。
1955年9月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9年4月当选为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不幸于1960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终年47岁。

时任120师716团政委
廖汉生(1911年11月14日-2006年10月05日),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廖汉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军委原委员,国防部原副部长,沈阳军区原第一政治委员。
2006年10月5日6时30分,廖汉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