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知书格物,以文化人

联系我们

0737-6350926

hncu_tsg@163.com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史教育专栏>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学党史 铸初心 记使命 勇担当 

之九十一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二十五)

东北抗日联军

2021-06-04 17:05     (点击: )


IMG_256

IMG_256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纷纷组成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共约30余万人,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至1932年,东北抗日义勇军陆续遭到挫败而大部失散。其间,中共满洲省委派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赵尚志、杨靖宇和共产党员李延禄等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一些部队中进行团结改造工作,建成中共直接领导的多支抗日游击队,共3000余人。至1933年春,在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等地30余个县境,开辟了磐石红石砬子、延吉王隅沟、汤原太平川、饶河暴马顶子等数十个小块抗日游击区。

中共满洲省委于1933年5月16日作出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初,相继成立7个军:第1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第2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第4军(东北抗日同盟军),李延禄任军长,何忠国任政治部主任;第5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周保中任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第6军,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李兆麟)任政治部代主任;第8军,汪雅臣任军长。同时,人民革命军大力开展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至1935年末,第1军在磐石、河里,第2军在延吉、和龙、珲春、汪清,第3军在珠河,第4军在密山、勃利,第5军在绥宁,第6军在汤原,由饶河游击队改编的第4军第4团在虎林、饶河,第8军在五常等地,共建立起8个游击根据地,其活动区域达到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南部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共50余个县境,部队发展到1万余人,成为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坚力量。

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至第6军依次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1至第6军,第8军改称第10军,各军主要领导人未变。另以第4军第2师为基础编成第7军,陈荣久任军长,郑鲁岩任政治部主任,活动在虎林、饶河、抚远地区。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东北抗日义勇军、山林队的团结教育和领导,陆续编成了第8军,谢文东任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第9军,李华堂任军长,李熙山(许亨植)任政治部主任;第11军,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第8、第9、第11军分别活动于勃利、方正、桦川等地。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总人数达3万余人。

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及其逐步发展壮大,严重威胁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日本关东军与伪满洲国军政部于1936年4月制定“三年治安肃正计划”,调集重兵对抗日联军进行大“讨伐”。抗联各军采取留少数兵力在游击根据地内坚持斗争,以大部兵力跳出日伪军的“讨伐”包围,各军分别开展了西征、北进和扩展游击区的作战。

1936年4月~1937年上半年,经数千次战斗,共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不仅取得了反“讨伐”作战的胜利,而且把游击区扩展到70余个县境,建立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大片抗日游击根据地。七七事变后,东北抗联的战略任务由独立作战转变为配合全国其他抗日战场共同抗战。

1936年3月,中共满洲省委撤销,先后成立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东北抗联亦随之编成三个路军,分别归三省省委领导。第1路军于1936年7月宣布成立(1938年春正式成立),辖第1、第2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王德泰任副总司令(1936年冬牺牲),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第2路军于1937年10月宣布成立(1938年春正式成立),辖第4、第5、第7、第8、第10军以及王荫武领导的救世军、姚振山领导的义勇军,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崔石泉(崔庸健)任参谋长。第3路军于1939年5月宣布成立(同年11月正式成立),辖第3、第6、第9、第11军,张寿篯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治委员,许亨植任总参谋长。

1938年下半年,东北日伪军警60余万人,连续进行“三江大讨伐”“东南满大讨伐”“吉林、间岛、通化三省联合大讨伐”,企图彻底“歼除”东北抗联。东北抗联各部以转战、远征的战略行动跳出包围圈,以打破日伪军的“讨伐”。7月,抗联第2路军主力从宝清、牡丹江地区,向五常、舒兰地区西征。由于受到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仅一部进入五常县境。分散活动的部队与日伪军顽强作战,涌现出“八女投江”等英雄壮举。8月,第3、第6、第9、第11军主力从汤原、萝北、绥滨地区陆续远征,年底先后到达海伦、德都地区,并在德都县朝阳山一带建立了游击根据地。第1路军从老岭地区向桦甸、濛江(今靖宇县)山区转移,挫败了日伪军在东南满地区的“讨伐”。1939年,第3路军在黑嫩平原20余县战斗数百次,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和外蒙军队挫败日军挑起的诺门坎事件的作战。东北抗联在转战、远征中,虽遭到很大损失,但部队英勇奋战,取得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的胜利。在此期间,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给杨靖宇和所有东北抗日部队发出慰问电,称赞东北抗日部队是在“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秋冬,日伪军继续进行疯狂“讨伐”。由于斗争形势恶化,部队减员较多。1940年1月,中共吉东、北满省委决定将各路军缩编为支队,继续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进行小群分散游击战。第1路军为打破日伪军7.5万人的全面大“讨伐”,实行分散游击方针,在长白山区展开艰苦的反“讨伐”作战。杨靖宇率警卫旅转战濛江一带,遭日军重兵围困,历时50多天,作战40余次,未能全部冲出重围。最后杨靖宇只身与敌周旋五昼夜,于2月23日在濛江县城南保安村附近的三道崴子牺牲。此后,第1路军在东南满地区坚持斗争1年多,魏拯民于1941年3月8日病逝。第2路军于1940年4月将第7军和第5军一部编为第2支队。尔后,第2支队和第5军另一部及第10军继续在完达山区进行分散游击活动。第3路军于1940年1月28日将原有的第1至第4支队,依次改为第3、第6、第9、第12支队,继续在松嫩平原坚持游击战,打击日伪军。

1941年,日军在东北增至16个师,总兵力达90万人,继续进行更加残酷的“讨伐”。东北抗联的后方密营遭到破坏,大片游击根据地丢失,游击区缩小到不足10县,加之自然条件恶劣,部队减少到不足2000人。针对极端艰难的形势,中共吉东、北满、南满省委确定了保存实力,培养干部,坚持斗争的方针。此时,东北抗联已与苏联远东军建立了联系。1941年冬季,抗联部队转至苏联境内组成南、北野营,并不断返回东北,开展游击活动。1942年2月赵尚志牺牲。8月,许亨植牺牲。同月,南、北野营合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周保中任旅长,张寿篯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属4个教导营和1个通信营。派遣10多个小分队返回东北,在北满、吉东、东满和辽吉边区进行游击活动,侦察敌情,开展群众工作,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远东战役期间,抗联教导旅协同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解放全东北。

1945年10月中旬,东北抗联教导旅扩建为东北人民自卫军,周保中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部队发展到4.8万人。10月底,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东北抗日联军在非常困难的环境里,独立奋战14年,历尽艰辛,战斗数万次,牵制与消灭大量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及警察,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其他抗日战场的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IMG_256

相关历史人物简介

IMG_256

周保中

周保中(1902-1964),原名奚李元,号绍璜,云南大理人。白族。1902年2月7日,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第6军中任团长、副师长。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1932年7月,到哈尔滨,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45年9月中旬,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扩建为东北人民自卫军,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IMG_256

赵尚志

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2009年,赵尚志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IMG_256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IMG_256

李延禄

李延禄(1895-1985),吉林省延吉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17年入东北军当兵,后任排长、连长。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他还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IMG_256

王德泰

王德泰(1907.5.23-1936.11.25),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杨靖宇同志的亲密战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创始人。他为东南满抗日武装力量的联合,坚持和发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祖国的光复和人民的解放,他出生入死、英勇奋战,把满腔热血洒在了长白山的土地上。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IMG_256

魏拯民

魏拯民(1909-1941.3.8),原名关有维,东北抗日联军杰出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曾经用过10个化名,魏拯民就是他奔赴东北抗日前线以后一直用的化名。1909年出生于山西省屯留县路村乡王村 的一个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父母给他娶了媳妇,让他种地养家,可深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的魏拯民没有听从家里的安排。16岁那年,在外祖父的资助下,魏拯民跋山涉水徒步来到太原,考入了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并结识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彭真 。在彭真同志的引领下,他毅然走向了革命道路。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党的指派来到东北组织抗战工作。

从1932年4月奔赴东北到病逝,长达9年的时间,魏拯民一直战斗在长白山麓。他率领抗联将士,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高昂激越、感天动地的撼人悲歌,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抗日民族英雄。

1941年3月8日,魏拯民因叛徒告密,日、伪军100人包围桦甸县四道沟抗联密营。重病之中的魏拯民率11名抗联战士奋起反击,终因寡不敌众,在与敌作战中牺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IMG_256

冯仲云

冯仲云(1908-1968),江苏武进人,东北抗日联军将领。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秘书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兼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建国后,历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曾当选为"八大"代表和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IMG_256

何忠国

何忠国,湖北人,生于1909年,贫农家庭出身。

何忠国在青年读书时就开始接受马列主义,逐步地树立了为革命而献身的理想,并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1927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派他到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1934年秋回国,党即派他到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担任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政治部主任 。935年初,何忠国同志率领部队转战在密山、勃利、穆凌、依兰等地,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机动灵活的战术,指挥部队炸毁了日军的军火仓库和物资,破坏日军的交通要道,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随即遭大批日军围攻,身中敌弹,坚持指挥战斗。继而又中敌弹三颗,生命垂危之际,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口号,以激励战士杀敌,直至牺牲。时年26岁。

193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登载了其英勇抗战的事迹。

IMG_256

夏云杰

夏云杰(1903-1936.11.26),山东沂水人。1926年3月,夏云杰因家乡军阀混战,连年灾荒,背井离乡逃荒到关东,辗转来到黑龙江省汤原县。1931年9月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冯仲云来汤原巡视工作,经冯仲云介绍,夏云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1 0月10日,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军汤原反日游击队建立。夏云杰在建立这支抗日武装过程中,四处奔波,筹集枪支、弹药、给养。1933年8月2日,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夏云阶当选为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创始人,曾先后担任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是汤原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夏云杰,活动于松花江两岸,被日寇视为"北部国防线上的心腹之患"。

夏云杰在汤原丁大干屯遭敌袭击,身负重伤。夏云杰在临危之计再三嘱咐身边的战友、妻子和女儿,要团结一致,把抗日民族解放事业进行到底。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虽经全力抢救,终因失血过多,1936年11月26日为国捐躯,时年33岁。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IMG_256

李兆麟

李兆麟(1910年11月2日一1946年3月9日),汉族,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人(现灯塔县)。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时年36岁。

李兆麟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IMG_256

汪雅臣

汪雅臣(1911年-1941年1月29日),山东蓬莱县人,中国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九一八"事变后,他树旗抗日,组织"双龙队",开辟了五常抗日游击区。1934年,汪雅臣被推举为各抗日队伍联合成立的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首领。1935年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改编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率部队在五常、舒兰、榆树等地作战,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1年1月29日,在蛤蜊河子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年仅30岁,牺牲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军长。

IMG_256

陈荣久

陈荣久(1904-1937),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东京城镇三家子村人。1931年参加抗日救国军, 任新编五连连长。1933年2月参加抗日救国游击军第四军,任军副官。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36年秋回国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7年3月,率150余名战士在饶河大顶子山后天津班屏岭山下阻击300余人的日伪军讨伐队,为掩护部队转移,不幸中弹牺牲。

1984年,在黑龙江省饶河县大顶子山北屏岭山旁修建了陈荣久烈士牺牲地标志碑,供人们缅怀和悼念抗日英雄。

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IMG_256

谢文东

谢文东(1887年-1946年12月3日),原名谢文翰,满族,国民党陆军中将。1887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永甸村。后来全家迁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碾子河村。早年种地,养蚕等。1932年参加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任骑兵旅团长,后曾任民众救国军总司令、东北反日联合军军事委员长、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军长。1939年3月在日军残酷讨伐下投敌。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新编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五师师长、第五战区中央先遣军第三军军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等。1946年,所部被东北民主联军击溃,11月被俘虏,12月3日,在勃利县经公审被枪决。

刘曙华

刘曙华(1912-1938)别名李明拳, 化名老曹、李明学。济南市人。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政治部主任。

1938年初,日伪军重兵围攻佳木斯地区的抗联部队,他坚定地领导部队进行艰苦斗争。同年7月,带领八军第三师参加抗联第二路军统一行动的西征。8月22日,在勃利县通天沟被叛变投敌的原三师师长王自孚杀害。时年26岁。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李华堂

李华堂,河北滦县人,"九一八"时是东北军的一个营长,东北沦陷后拉起一支队伍抗日,后来又响应中共建立抗日联军的号召,加入了赵尚志为总司令的北满抗联总司令部,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军长。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他都是赵尚志抗日路线的追随者和赵尚志本人的崇拜者。1938年冬,当赵尚志赴苏未归,李华堂的九军主力又随三路军总指挥部西上嫩江之后,一向躲在深山里不向日寇投降的李华堂成了孤家寡人。等到他的另一个结盟者二路军也在日寇打击下几乎全军覆灭时,1939年2月,李华堂终于承认了失败,下山投降了日本关东军。日寇果然没有杀他,反而将他安置在刁翎城中,过所谓自由的"良民"的生活。

IMG_256

许亨植

许亨植(1909-1942.8.3),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又名李熙山。朝鲜族。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到宾县、汤原、珠河(今尚志)等地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领导进行反日斗争。

1938年秋,许亨植调任第3军新编3师师长,在松嫩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庆城。1940年当部队遭受严重挫折后,仍克服重重困难,率小分队坚持战斗。同时大力发动群众,建立了许多抗日救国会组织,积蓄了新的抗日力量。

1942年8月3日,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参谋长兼第3军军长的许亨植在庆城(现黑龙江省庆安)青峰岭与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IMG_256

祁致中

祁致中(1913-1939),原名祁宝堂,别号明山,男,汉族,山东曹县人,军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师长和第十一军军长。

1939年,在袭击佛山县乌拉嘎金矿伪矿警队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后,因内部发生矛盾,不幸被错误地处死。时年只有26岁。

金正国

金正国,1912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礼泉郡。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初,任中共汤原中心县委秘书,1936年夏,任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一旅政治部主任,后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兼一旅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在桦川县李贵屯活动时被叛徒杀害。

王荫武

1933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刁翎地区,伐木工人王荫武在三家子组织起抗日武装――救世军。救世军多由贫苦农民组成。军内有宗教组织"大刀会",有来自五台山的法师数人。队伍曾发展到五六百人,主要活动在兴隆镇至三道通一带。王荫武接受共产党领导,多次配合抗联四、五、八、九军打击日伪军,有很多战绩。1937年10月,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1938年7月,王荫武率救世军"大刀会"200余人配合抗联四、五军西征五常,在攻打珠河县楼山镇(今属尚志市)战斗中做先头部队,作战勇敢。1939年遭受日伪军多次围剿后被围困在三道通一带,损失惨重;王荫武投降,被调到鸡西煤矿当矿长,救世军覆没。后来王荫武力图组织煤矿工人起义,东山再起,被日本人察觉,在麻山被敌人毒死。

姚振山

姚振山(?—1941)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任“抗日义勇军”军长。1941年春在黑龙江省穆棱县九站作战牺牲。

立志投身革命,争建武装驰骋。抗日勇争先,游击战争取胜。

翻越千山万岭,穿过羊肠小径。血染战旗红,英烈忠心耿耿。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IMG_256

崔石泉

崔石泉(1900年-1976年)又名崔庸健。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人。1919年来中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

1919年来中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救国军特务营参谋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参谋长、代军长、第二路军参谋长等职。

1940年进入苏联境内,任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书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朝鲜。

历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委员会委员长、共和国副主席、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六月四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