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冀中地区许多抗日武装迅速发展起来。为武装抗日、保卫家乡,曾任东北军团长后来离职回乡的河北省献县回族爱国人士马本斋团结献县、河间地方士绅和回族爱国青年,于8月30日组织成立数百人的回民抗日义勇队。
1938年3月,回民抗日义勇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改编为八路军河北游击军回民抗日教导队。5月,与这一地区的另一支武装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随后,回民教导总队进行了军事和政治训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9月,到无极、藁城、新乐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
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正式改称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郭陆顺任政治委员。1940年,回民支队进至河北深县(今深州)南部地区开展抗日斗争,先后进行了栖凤庄、南花盆、贡家台、康庄、榆科等数百次战斗。
1941年,回民支队转战到献县一带,反击日军“扫荡”。其间,马本斋的母亲被日军抓作人质,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1942年,回民支队参加了冀中区五一反“扫荡”,并进行了一系列反击日伪军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战斗。12月,编入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马本斋任司令员,张同钰(后刘星)任政治委员。
1944年1月,回民支队编入冀鲁豫军区西进支队,调往陕甘宁边区。马本斋因病未能前往,于2月在山东莘县病逝。
据不完全统计,回民支队成立6年多,在华北共进行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

马本斋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
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马本斋是抗日义勇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冀中回民支队是“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主力之一,也是回族在华北捍卫祖国的一支劲旅。”
马本斋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
至1943年,回民支队在朝城、莘县地区攻克敌人据点30多处,烧毁碉堡40多个,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马本斋身上所展现的是艰苦奋斗、舍生忘死、坚忍不拔的抗日精神和民族气节。马本斋是回族人民的一面旗帜,是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英勇奋斗者。
抒怀诗
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苍江付东流。
马本斋在东北军当兵期间,写下了这首《抒怀诗》,抒发了其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男儿情怀。
母子英雄
1941年7月,马本斋运用游击战,对盘据在河间县城一带的日寇实施严厉打击,日寇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队长山本还给周围据点下了道命令:“百人以下的队伍,不准走出据点大门。”日本侵略军为消灭回民支队,于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同时,以马母为诱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以乘机消灭回民支队。日本侵略军用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敌人:“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时年68岁。回民支队指战员纷纷请战,要为马母报仇。马本斋沉痛地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冀中血战
冀中血战
1942年,冀中抗日环境急剧恶化。从春季开始,日伪军频繁在回民支队活动的建国、交河、献县一带“清乡”、“扫荡”,给回民支队造成很大的困难。马本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率领队伍打伏击,袭据点,英勇奋战。5月1日,日军集中5万步兵,800辆汽车及部分坦克和骑兵,在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对冀中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为了减轻日伪军对我中心区的压力,回民支队奉命打泊镇,袭交河,转移视线。尔后戳破铁壁合围的口袋阵,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胜利转移到冀鲁边区。
威震山东
1942年9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鲁西北,并于10月到达目的地。部队到鲁西北后,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从此,回民支队作为第三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打据点,斗汉奸,广泛开展借粮斗争,担负起了保卫、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
由于八路军主力部队转战外地,日伪军趁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马本斋选择威胁最大的日伪军,各个进行击破。盘踞在鲁西北地区的齐子修部,明里是国民党保安旅,暗里是日伪治安军,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和军分区基干团对其进行了狠狠打击,极大地震慑了日本侵略军。在冠县,日伪军多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挖封锁沟,修炮楼,安据点,实行“分割”、“囚笼”政策,使抗日武装斗争受到限制。马本斋指挥回民支队和军分区基干团,先后攻打了田寨、赵固、二十里铺等据点,又组织群众把20多千米的封锁沟全部填平,使南北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
以身殉国
1944年2月,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开赴陕甘宁边区。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营养不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岁。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六月八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