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知书格物,以文化人

联系我们

0737-6350926

hncu_tsg@163.com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史教育专栏>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学党史 铸初心 记使命 勇担当

之一零二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二)

内战爆发

2021-06-09 08:17     (点击: )

IMG_256

重庆谈判前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借口接受日伪军投降,陆续调集80万人以上的军队,在日伪军接应下,以打通津浦(天津—浦口)、平汉(今北京—汉口)、同蒲(大同—风陵渡)、平绥(今北京—包头)4条铁路线为重点,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停战令下达后,国民党军一面蚕食、侵犯关内各解放区,一面以重兵进攻刚建立的东北解放区。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和严重的军事形势,各解放区部队在继续肃清拒绝投降的日伪军的同时,依据中共中央规定的“有理有利有节”和“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的原则,对国民党军进行坚决的自卫还击。晋冀鲁豫军区进行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毙伤俘国民党军近6万人,并争取其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率所部近万人起义。东北民主联军进行四平保卫战,激战一个月,毙伤国民党军万余人。其他解放区的部队也分别进行了平绥路战役、津浦路阻击战,给了国民党军以有力的回击。这些作战行动,对迟滞国民党军的进攻、配合和平谈判起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以运动战歼灭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初步经验。

在调整部署、整编部队和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的同时,各大军区、各野战军还利用作战间隙和短暂停战的时间,进行了整训和练兵。在军事上着重训练五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和运动战战术,高级干部着重学习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政治上着重解决如何认清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反动本质及加强组织纪律性、加强全局观念问题。同时,还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建设。经过这一系列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和作战能力。

在此期间,解放区人民大力开展减租减息和生产运动。在中共中央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后,又在减租减息、反霸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激发了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从而使解放区日趋巩固。

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战争准备就绪后,公然撕毁停战协定,调集重兵,于1946年6月26日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接着又将战火扩大到其他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部队(此后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奋起自卫,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战争之初,国民党方面不论在军事力量还是在经济力量上,较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都占有绝对优势。

国民党军正规军有陆军86个整编师(或未整编的军)、248个旅(或未整编的师)共约200万人,特种兵、海空军、后方机关和学校等约156万人,非正规军74万人,总兵力43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人。双方兵力对比为3.4∶1。

国民党军接收了100万投降日军的装备,并获得美国政府的大量军事援助,包括100多艘舰艇、900多架飞机和大批枪支、火炮、弹药、坦克、汽车。美国还提供海、空运输力量,输送50多万国民党军到内战前线。人民解放军的装备,主要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和少量迫击炮、山炮,没有外国军事援助。

国民党统治着730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3.39亿多人口,分别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6%和全国人口的71%,并控制了全国所有的大城市、主要交通线和几乎全部工业,包括相当规模的军事工业。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有230万平方千米,人口只有1.36亿,经济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基本上没有工业,军工生产能力极为薄弱,只能自制步枪、手榴弹和少量机枪、迫击炮以及枪弹、炸药,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国民党统治集团凭借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优势,采取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使用其全部正规陆军的80%,即193个旅约160万人的兵力,配以大量的地方部队和航空兵、炮兵、坦克兵,按照先关内后关外的战略步骤,企图用3~6个月的时间,占领各解放区,消灭人民解放军,摧垮共产党。

中共中央分析了影响战争的各种因素,于7月20日向全党全军发出关于《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指出:“蒋介石破坏停战协定,破坏政协决议,在东北占我四平、长春等地后,现在又在华东、华北向我大举进攻,将来亦有可能再向东北进攻。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中共中央在总结了战争初期的作战经验后,还为人民解放军规定了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作战原则,并明确提出“必须作持久打算”,“必须十分节约地使用我们的人力、物力资源”,“一切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民兼顾”等指导思想。

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规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展开于各个战场,还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战争的头8个月,即1946年7月~1947年2月,依托解放区的有利条件,在战略上实行内线、持久的防御战,主动放弃一些城市和地方,创造战机,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集中兵力;在战役战斗上实行外线、速决的进攻战,逐步扩大战役规模,分批歼敌,以求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状况,为而后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创造条件。运用这一战法,进行较大的战役战斗共160余次,歼灭国民党军71万余人。主要的作战有:中原军区部队的突围和开创鄂豫陕、鄂西北游击根据地;华中、山东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1947年1月由华中、山东两野战军合并组成)的苏中、朝阳集、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出击陇海路、定陶、同蒲路南段等战役;晋察冀和晋绥军区部队的晋北战役、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东北民主联军的新开岭战役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等。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还在国民党军侵占的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并歼灭部分国民党军,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

国民党军由于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加之占领地区扩大,所需守备兵力相应增多,其兵力不足的弱点进一步暴露,因而从1947年3月起,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取重点进攻的方针。集中94个旅约70万人的兵力,分别进攻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在其他战场上改取守势,企图首先占领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尤其是一举消灭设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然后再转用兵力于其他战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以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的部队继续实行防御作战,诱敌深入,力求牵制和逐批歼灭敌军主力;以东北、晋察冀、晋冀鲁豫等解放区的部队视机转入战略性反攻,收复失地,歼灭敌军。同时,将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在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率领下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地区的作战;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到晋察冀解放区,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另以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叶剑英、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到晋西北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依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继续积极求歼当面敌军。陕甘宁解放区部队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的指挥下,以不足3万人的兵力,在粮食、弹药缺乏的条件下,于3月下旬~5月上旬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3次战役的胜利,初步稳定了陕北战局。华东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指挥下,于5月中旬在山东省中部孟良崮地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精锐整编第74师,打乱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计划。东北民主联军在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指挥下,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下,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下,分别举行了东北夏季攻势、豫北攻势、晋南攻势及正太战役等,收复和解放了大片土地和一些城镇,有力地支援了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作战,并为而后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至1947年6月,在一年的作战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毙俘其旅(将)级以上高级军官202名,给予国民党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并不断壮大了自己,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月九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