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知书格物,以文化人

联系我们

0737-6350926

hncu_tsg@163.com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史教育专栏>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学党史 铸初心 记使命 勇担当

之一零五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五)

进军东北

2021-06-10 09:26     (点击: )


IMG_256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后,应蒋介石的请求,美国帮助将西南、华南等地的国民党军转运东北。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发展前景出发,根据中苏关系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调集各路武装以各种途径进入东北。

东北抗日联军返回东北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坚持了14年英勇斗争。后来,东北抗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被迫撤退至苏联境内,整编为教导旅。

1945年7月下旬,东北抗联教导旅开始陆续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若干小组,配合苏联远东军出兵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在苏联远东军的迅猛攻击下,日本关东军土崩瓦解。至8月22日,东北各大城市全部被远东军占领。9月5日至10日,东北抗联教导旅330人在周保中、李兆麟率领下,分批从苏联返回东北。9月中旬,中共东北党委员会决定,东北抗日联军改名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由周保中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并积极招纳失散的东北抗联人员,动员青年农民工人参军,收编土匪和伪军,使建军工作进展迅速。至10月20日,东北人民自卫军发展到4万多人。

9月下旬,中共东北党委员会及东北抗联领导人周保中等到达沈阳,向东北局书记彭真汇报了东北党组织、东北抗联的历史与现状。10月20日,中共东北党组织关系正式移交东北局。

IMG_256

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进入东北

1945年8月13日,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和延安总部的命令,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以李运昌为首的东进委员会和前方指挥所,抽调1万余人进入热河、东北。至9月中旬,先遣部队均已到达目的地。9月14日,李运昌率冀热辽前方指挥所进入沈阳。

国共两党这时候都把目光投向东北。对于中共而言,东北是与苏联建立联系的通道。如果占领东北,则可背靠苏联。其次,东北是重要的工农业基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物资基础。因此,中共中央在决定让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在东北抗联、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部队出动的情况下,继续向东北增派兵力。

8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从山东、冀鲁豫、冀中抽调共4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8月22日,中共中央致电山东分局:苏联“红军在满洲政策尚未完全明了,我为迅速争取满洲起见,分局应即抽调大批干部在红军占领旅顺、大连之后,穿便衣到满洲去,进行建立地方党、地方政权,发动与组织群众,出版报纸等工作;如果红军能允许山东八路军部队进入满洲肃清散敌与汉奸,则应从山东抽调部队以东北义勇军名义进入满洲。”此时,位于南方各根据地的人民武装,由于兵力较为分散、薄弱,在国民党向根据地大举进攻的严峻形势下,浙东、苏南、皖南、皖中、鄂豫、湘粤边等根据地,已处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8月26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在同国民党谈判中,准备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作出必要让步,准备让出广东至河南,以及长江以南、以北诸根据地。但是,他认为陇海铁路以北至内蒙古一定要占领,以此换取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及国共合作。毛泽东指出,东北为中苏条约规定的范围,行政接收权在国民党的手里,能否派军队去,尚不能断定。但是,派干部去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先派1000余名干部,在林枫率领下去东北开展工作;万毅等所率部队暂时留在热河待命,可去东北则去,不可去则在热河发展,建设强大的热河根据地。

8月29日,中共中央指示:“晋察冀和山东准备派到东三省的干部和部队,应迅速出发,部队可用东北军及义勇军等名义。”中共山东省胶东区委员会按照山东分局的指示,派吕其恩、邹大鹏率领100余人带电台渡海到辽东半岛进行战略侦察,发现当时苏军只占领少数大中城市,广大乡村和中小城镇均未占领。他们立即将这些情况报告山东军区转报给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治委员唐凯所部进抵沈阳后,也将此情况报告中共中央;同时将部队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在此期间,由东北抗日联军改称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在苏军占领哈尔滨、长春、沈阳及一些中等城市后,与冀热辽部队密切配合,在一些地区大力清剿匪伪,接管政权。9月20日,中共中央致电山东分局:“发展东北,控制冀东、热河,进而控制东北,除开各地派去之部队和干部外,中央是完全依靠你们及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原则上以山东全部力量去完成这个任务。”遵照指示,山东军区迅速调集所部6万人,分批开赴东北。

9月23日,黄克诚接到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新四军第三师开赴东北的命令,立即部署部队北进。至11月25日,第三师3.5万人先后到达锦州附近驻扎。

IMG_256

成立统一的领导指挥机构

中共虽有大量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但此时尚无统一的领导指挥机关。东北抗联、八路军、新四军、地方干部等,自成体系,各自为政。1945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中央局(简称东北局),统一领导筹划东北地区的工作。东北局由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5人组成,彭真任书记。9月18日,彭真、陈云、伍修权等人到达沈阳。

随着对东北战略地位的认识加深,中共中央不仅决定从山东调部队进入东北,而且决定将林彪一行也转调东北。9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为阻止国民党军向东北挺进,电令林彪及其一行进至冀热辽根据地玉田县境,准备组织指挥部队与国民党军在冀东进行决战。9月23日,林彪一行由河北省濮阳县北上冀东。此时,中共在东北扩军极快,很不稳固。国民党为抢占东北,极力动用海陆空运输渠道调运部队。东北局势十分危急,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中共中央再次改变决定:林彪及其一行立即转道奔赴东北,统—指挥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10月上旬,林彪赶到山海关。

10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在林彪一行未到达之前,组织东北临时性军事指挥机关,定名为东北军区司令部,对外不公开。受东北局领导的东北军区成立后,加强了对先期抵达东北各部队的指挥与协调。10月29日,林彪到达沈阳。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由关内进入东北的部队与东北人民自卫军统一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

至1945年12月底,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达到27.49万人。

相关历史人物简介

IMG_256

李运昌

李运昌(1908年9月--2008年10月),原名李芳岐,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人。早年就读于乐亭中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交通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党组书记,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专职),国务院司法部第一副部长等职。为李大钊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正部长级)

李运昌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特邀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全国黄埔同学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IMG_256

万毅

万毅(1907年8月8日~1997年10月31日),男,满族,原名万允和,字倾波,辽宁大连人,满族将军中军衔最高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政治工作领导者和高级将领。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0月31日,万毅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IMG_256

林枫

林枫(1906年9月30日-1977年9月29日),原名郑永孝,黑龙江望奎人。1932年11月起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33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巡视员。1935年12月复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6年2月起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5月起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秘书。1954年4月至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IMG_256

吕其恩

吕其恩,(1911-1979),男,汉族。 别名吕志恒、吕其臣、吕光军,胶东特委书记。1971年11月至1979年7月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7月18日因病在哈尔滨逝世。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黑龙江省第二、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IMG_256

邹大鹏

邹大鹏(1909-1967),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受党的派遣回到东北,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共青团省委书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邹大鹏按照党的指示搞兵运工作,到东北抗日义勇军中任职,曾在邓铁梅领导的部队当过政治部主任。1931年,邹大鹏因为不满立三路线和王明路线,被错误的开除党籍。1935年经南汉宸介绍重新入党。1936年,党派邹大鹏前往白区做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期间,邹大鹏先后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局副局长、中共胶东区党委情报部部长。1944年10月,中央社会部派邹大鹏赴胶东任区党委联络部长,发展东北的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情报总署署长。文革爆发后遭到迫害。1967年4月28日深夜,康生亲自打电话给邹大鹏,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通话后,邹大鹏自杀身亡。

IMG_256

曾克林

曾克林(1913年~2007年3月12日),男,汉族,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人。原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大军区副职待遇),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IMG_256

唐凯

唐凯同志是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任班长、副指导员、军保卫部队长、团长兼政委、北上先遣司令部参谋、团政委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初期,他先后任抗大副中队长、副科长、大队长、副团长兼训练处长、抗大二分校团长,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四野特种兵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唐凯同志于1999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IMG_256

程子华

程子华(1905-1991),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我国经济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1925年参加革命,在将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历尽千难万险,始终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程子华同志1950年7月至1954年7月任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干部学校(现北京工商大学最早前身之一)校长。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