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6年10月上旬,国民党调集10万重兵,向辽东、辽南解放区大举进攻。危急时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简称"四纵")随机应变,将主力部队秘密集结于凤城东北部的新开岭地区,阻击来犯之敌,史称"新开岭战役"。
此役歼第25师8000余人,俘少将师长李正谊以下5000余人,缴获步枪、轻重机关枪、冲锋枪、短枪等共2887支(挺),山炮、迫击炮、机关炮、速射炮等117门,汽车3辆,装甲车4辆,电台13部,各种弹药100余万发。
战役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美国的怂恿和帮助下,向我东北解放区大举进犯,悍然挑起了内战。到1946年5月,先后侵占了辽西全部,沈阳外围的铁岭、抚顺、本溪、辽阳、鞍山、海城、营口、以及吉林四平、长春、梅河口等城市。到10月,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无力实施南北进攻的战略,遂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战术,妄图集中兵力,首先消灭或逼退辽东、辽南我军,控制辽东、辽南地区,切断我东北解放区与华东解放区海上联系,尔后向北进攻,占领全东北。
战役过程
1946年10月19日,国民党军队调集52军、新6军、71军等计8个师兵力约10万余人,分左、中、右三路,向我辽东解放区大举进犯。此次除184师残部外,全系国民党军队嫡系精锐。其进攻部署是:左路敌新1军30师、52军195师、71军91师沿新宾、柳河向通化、临江进犯,企图阻我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与第四纵队主力会合,堵我后路,捣我后方。右路敌新6军14师、22师和60军184师残部,沿海城、岫岩向大孤山进犯,企图切断我安东(现丹东,下同)与大连之间的联系,从侧翼配合中路之敌占领我辽东军区所在地安东。中路敌52军则分成两股:其右股2师和25师75团沿安(东)沈(阳)线铁路向丹东逼近;其左股25师(欠75团)占领小市后,向赛马、宽甸进犯,目的是迂回我辽东侧后方,切断我辽东军区领导机关转移路线,捣毁我后方机关、工厂、仓库、医院,将我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消灭在凤城至安东地区。
此时,我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兵分三路:10师和11师32团由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率领,在永陵、新宾配合我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作战;11师主力和纵队直属炮兵团、军区警卫团等部队由纵队司令员胡奇才率领,配合吉沈线主力作战,保护我10师在永陵、新宾地区侧后方;12师则在安沈线上的连山关、摩天岭以北地区设防。
鉴于敌强我弱,四纵决定采取"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的作战方针,诱敌深入,迫敌分散,集中相对优势兵力,将对我危害最大、最骄横的敌52军25师(欠75团)消灭,以挫其锐气。
敌52军25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部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自诩"能征惯战,战无不胜",号称"千里驹"。自1945年冬作为国民党军队的先遣部队侵入东北后,耀武扬威,横冲直撞。10月19日占领小市,20日占领了田师傅、碱厂后便得意忘形,认为我军不堪一击,遂大摇大摆向赛马进犯。这时我4纵12师正昼夜兼程向赛马地区集结,准备与在赛马东北部的11师主力会合。此敌如占领赛马,则威胁我两个师主力会合。我军决定在赛马以北设防,以拖延敌军占领赛马的时间,使我两大主力顺利会合。
21日向赛马进犯的敌人行至分水岭、城门沟时,遭到4纵11师31团1营及师警卫营坚强阻击,激战至23日,歼敌300余人,完成了我12师与11师主力会合的任务,然后主动撤出战斗。
23日晚敌人占领了赛马后,留74团两个营据守,主力部队则向凤城急进,直接威胁我安东、宽甸后方人员、资产转移。为此,我军决定趁赛马守敌立足未稳之际,集中5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向其发起猛烈进攻。
战斗于24日15时打响。我11师31团首先夺取东甸子、下潘家堡子、东山等高地;12师34团随后跟进扩大战果;11师33团1个营及军区警卫团2个营夺取了车家堡子、洋马林子,继续向前推进。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歼守敌200余人,生俘300余人,所剩残敌逃往小市山区。
赛马初战取胜,我军士气大振。它不仅使敌人伤残了两个营的兵力,而更重要的是将敌25师主力牵回赛马,打乱了其妄想迫我在安凤地区决战的部署,为全歼此敌创造了条件。
敌25师主力因赛马失守,安沈路及本溪敌军受到威胁,急回头援救。为了全歼此敌,27日我军集中11师、12师(欠35团)5个团兵力,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经过一夜的激战,未能对敌人形成包围。后经审问俘虏,得知敌75团已归还25师建制,敌人的兵力由2个团5000人增至3个团8000余人,而我军5个团1万多人要想全歼此敌力量不足。遂主动撤出双岭子,按计划向新开岭地区转移,并以11师一部同敌人接触,节节抗击,边打边走,诱敌深入。同时,令韩先楚副司令员率领在新宾、永陵地区配合3纵作战的10师,火速集结到新开岭地区参战,力将此敌全歼于新开岭地区。新开岭位于凤城东北部,四周高山起伏,峻岭连绵,宽(甸)赛(马)公路和叆河穿越其间,沿公路和叆河两岸地形低洼,形成一个狭长谷地,谷地北有老爷岭(当地人称其为西山、监哨山),是这个地区的制高点,东有边门东山,可以控制向东的出口,南有小南山,是谷地的天然屏障,西边有两个小山,可以封锁谷地西边出口,是一个天然的"大口袋"。
号称"千里驹"的敌25师目空一切,在重新占领赛马的第二天,便气势汹汹地向新开岭开进,矛头直指宽甸。此时,我10师先头部队日夜兼程,已到达新开岭地区,4纵8个团的兵力在新开岭地区布下"口袋"待敌钻入。
10月31日"千里驹"被我11师牵着鼻子,乖乖钻进了"口袋"。5时我军兵分三路向敌发起攻击:12师从后面出击,将"口袋"嘴扎上,断了敌人后路;11师从正面堵击,紧紧卡死"千里驹"东窜宽甸的通路,尔后又挥师西进,将"口袋"缩小;担任主攻的10师在炮火的掩护下,沿老爷岭向敌侧翼猛攻。经过两天一夜激战,将敌人死死包围在"口袋"里。敌人负隅抵抗,把主力集中到师部所在地老爷岭一带,并组成一个3000余人的反击部队,与我军争夺阵地。我军全体将士士气高昂,向敌人发起了9次冲锋,但因敌军火力较强,未能奏效。此时,敌增援部队新6军22师已赶至双岭子附近。老爷岭之战,关系到整个战役的前途。在这紧急情况下,我军果断地将纵队预备队30团用上,并调动所有炮兵,集中火力,猛轰老爷岭。11月2日拂晓,我军全线发起进攻。霎时间,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炮团将大炮移至前沿,直接向老爷岭攻击;10师作战科副科长段然身先士卒,率兵一拥而上;副连长王喜芳率领4名战士,第一个冲了上去,将敌碉堡炸掉;28团团长、政委亲自带领战士勇猛冲击,一举攻克了老爷岭。失去阵地的敌25师像一群惊散的羊乱作一团,企图向东突围,被我11师截住;向西逃跑,又被我12师打回,一个个失魂落魄,在我"缴枪不杀"的口号下,纷纷举手投降。傲慢的敌师长李正谊这时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剃了光头,化装成伙夫,企图逃跑,被我军当场活捉。
战后,国民党军重建了25师,但再也无人称其为"千里驹"了。
战役评论
新开岭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打乱了敌人"先南后北"的计划,为我军争取了战略防御的准备时间,保障了我党政军民的战略转移。11月3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中央军委给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的电报,庆祝取得歼敌一个师的伟大胜利。
延安《解放日报》为此发表的社论指出:这是对国民党进犯者的"一个沉重的歼灭性打击"。11月3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致萧华电,庆祝南满我军歼灭敌人一个整师的大胜利。
相关历史人物简介

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2月-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为解放海南岛立下汗马功劳。
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党委常委兼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胡奇才
胡奇才(1914-1997),原名胡其财,湖北省红安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正谊
李正谊(1903~1992),陕西乾县人姜村镇神坊上堡子人。庐山中央训练团暑期校官班毕业。1925年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第一团排长,第一军独立第十五旅连长,第八十九师一四九团二营营长,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二军七十五旅副团长、团长,第二十五师副师长,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1945年初起任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师长。1946年10月在东北南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被俘,后返原籍定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乾县政协委员、常委,咸阳市政协委员,陕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职。去世后葬于家乡。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六月十一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