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6年10月10日,东北国军被歼和起义者已达3个师,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仍调集兵力向临江地区大举进攻,企图消灭南满民主联军,尔后再转兵北上,完成其"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为粉碎国军这一计划,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决定采取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方针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密切配合的战法,打破国军的进攻。1946年12月17日,东北国军除以2个师守备后方外,集6个师对临江地区发动首次进攻,企图首先打通通辑线,围歼南满民主联军于长白山区。南满民主联军采取内外线相互配合,追敌分散,寻机歼击的作战方针。
1946年12月18日,第4纵队主力由通化轻装插入敌后,在本溪、抚顺、桓仁地区转战10余日,攻克碱厂、田师付等据点20余处,歼灭国军3000余人,迫使其从进攻方向调第91师等部回援。担任正面阻击的第3纵队乘机反击,歼第52军一部,并收复通化以南地区。北满民主联军为配合南满部队作战,集中主力3个纵队和3个独立师,于1947年1月5日向松花江以南出击,首先包围其塔木要点,吸引和歼击国民党援军于张麻子沟、焦家岭等地,同时攻歼其塔木守军。先后歼灭国民革命军新1军2个团和保安团队一部。
北满民主联军的这一行动,迫使国民革命军停止对临江的进攻,并由南满抽调两个师北援。此时,由于气温聚然降到零下40摄氏度,作战行动受到妨碍,北满民主联军遂撤回江北。国民革命军为摆脱两面作战的困境,急于解决南满问题,于1947年1月30日,又集中暂编第21师、第195师、第2师等部共4个师,再犯临江。
1947年2月5日,民主联军第3纵队与第4纵队第10师,对进至高力城子且战斗力较弱的第195师发起反击,歼其2000余人。6日黄昏,新宾之国民革命军第207师1个团赶至三源浦增援,被第3纵队主力歼灭大部。与此同时,深入南满国民革命军后方的第4纵队一部,在本溪、抚顺、桓仁三角地区攻克据点多处。至此,南满民主联军再次挫败国民革命军的进攻,并吸引其1个师由北满南援。国民革命军第2次进攻临江失败未及一周,又于2月13日集结暂21、第91、第2、新22、第195师共5个师的兵力,分4路向临江发动第3次进攻。第3纵队与第4纵队一部乘其于运动之中,首先于通沟歼其侧翼暂21师1个团,22日又于大北岔地区歼灭第91师1个团,随后乘胜收复辉南、金川、柳河、辑安等地。其间,第4纵队一部,再次向抚顺、本溪间进击,吸引国民革命军3个师于自己周围,有力地策应了内线作战。在国民革命军第3次进攻临江时,北满民主联军于2月21日再次越过松花江,向吉、长地区展开进攻。第6纵队主力一举围歼城子街的国民革命军新30师1个团,随后转兵北进,与独2师共同围攻德惠。国民革命军为解德惠之围,急由南满、西满抽调新22师、第87师等部,会同长春地区的第88师和新1军主力分路并肩北援。由于援军不易割歼,民主联军对德惠又久攻不克,乃于3月2日回师江北。国民革命军趁机沿中长路向北进逼。据此,民主联军又于3月8日第3次跨过松花江举行反击作战。国民革命军见势全线后撤,民主联军勇猛追击,先后于靠山屯、郭家屯地区歼灭第87师一部和第88师全部,3月12日又包围农安,迫使国民革命军从热河抽调第13军之第54师,协同南满第22师一部、长春新1军主力再次北援。北满民主联军遂转回江北休整。
3月26日,国民革命军调集20个团的兵力,分3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4次进攻。南满民主联军决心以部分兵力牵制其两翼,集中主力歼灭较弱且冒进之中路第89师。4月1日,民主联军以小部兵力且战且退,将第89师诱至主力设伏的三源浦西南红石砬子(今红石镇)地区,趁其立足未稳,突然发起猛攻,全歼第89师等部,其他各路惧歼纷纷撤退。国民革命军对临江的第4次进攻又以失败而告终。
战役背景
新开岭战役后,敌继续集结重兵,进攻我南满的临江地区,企图歼灭我南满主力,或压迫南满我军北撤。此时,南满解放区仅剩长白山麓的临江、靖宇、抚松、长白四县比较完整。两个纵队主力集结在这一狭小山区,处境极为不利。为加强南满的领导,中共中央东北局于1946年11月派陈云、肖劲光主持南满分局和南满军区的工作。对于要不要坚持南满根据地的问题,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南满处于敌重兵包围之下,根据地日益缩小,加以山区贫瘠,供给困难,大兵团难于坚持,主张将第三、第四两纵队北移,与北满主力会合,仅以游击武装坚持南满的斗争;另一种则主张主力坚持在南满地区作战,以利牵制敌人,并为尔后的反攻创造条件。12月上旬,由南满分局书记、军区政治委员陈云主持的有纵队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七道江会议上,作出了坚持南满根据地的决策,并得到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批准。中央军委也于12月13日指示东北民主联军首长:"南满方面应集中主力各个歼灭敌人,收复失地,于拖延敌对北满进攻必有帮助。"
为了迫使敌人两面作战,破坏其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计划,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确定在东北战场采取如下方针和部署: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满密切配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打击敌人。以南满部队在临江地区迎歼进犯之敌,保卫解放区;以北满地区的主力视机南渡松花江,在长春、吉林以北地区寻歼分散之敌和由长春、吉林出援之敌,策应南满我军作战,以求改变东北的形势。东北我军依据这一方针,从1946年12月中旬起,在南满、北满两战场,与敌人展开了历时三个半月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
我军在南、北满两个战场的作战,受到天候、地形和群众条件的很大制约。在北满,由于松花江的阻隔,只能在1至3月江面冰封,人马辎重能通行无阻时,才能遂行大兵团机动作战。但由于我军御寒装备不足,严寒季节,受冻伤的威胁很大,难以坚持长时期的作战活动。在南满,不仅根据地的面积狭窄,回旋余地小,而且敌后广大地区伪满遗留的反动势力较强,群众基础较差,部队侦察敌情、安置伤员、补充粮弹,均有一定困难。东北的铁路、公路较发达,交通干线多为敌人控制,有利于敌人的迅速机动。东北我军决心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逐步扭转东北战局。
战役经过
1946年12月17日,东北敌军集中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第七十一、第六十、第五十二军各一部共6个师的兵力,由辉南、柳河、桓仁、宽甸一线向临江地区发起进攻,企图第一步打通通化、辑安(今集安)线,尔后将南满我军消灭或困绝于长白山中。鉴于敌人兵力上占优势,南满我军决定实行内外线配合作战,先求分散敌人,尔后寻机歼灭部分进攻之敌,以粉碎敌之攻势。据此,第三纵队在临(江)通(化)地区进行运动防御;第四纵队于18日深入敌后,在本溪、抚顺、桓仁地区转战10余日,攻克敌据点20余处,歼敌3000余人,迫使敌人从进攻方向抽调两个师回援。第三纵队即乘机反击,歼敌第五十二军一部。1947年1月5日,北满我军为配合南满的作战,集中主力第一、第二、第六纵队和3个独立师共12个师附3个炮兵团,冒零下40℃的严寒,越过冰封的松花江,向长春、吉林以北之敌进攻。第一纵队首先以一部包围吉林以北其塔木要点,主力和第六纵队分别在张麻子沟、焦家岭歼灭自九台、德惠来援之敌,最后乘胜攻歼了其塔木守敌,先后歼灭敌新编第一军的两个团和保安团队一部。第二纵队攻克伏龙泉等地。敌被迫暂时停止了对临江地区的进攻,从南满调两个师北上增援。同时,由于寒流侵袭,北满我军冻伤减员日益增多,遂于1月19日转回江北休整。
1月11日,中央军委就东北和全国作战形势致电东北民主联军首长,指出:东北各战场作战获胜的经验证明,"只有采取勇敢进攻方针,才是胜敌之道","围城打援是歼灭敌人重要方法之一。"同时指出,关内几个主要战场,我军开始取得主动,歼灭战规模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不可能向东北增兵。"只要你们能用一切方法..一年内歼敌十二个师以上,就可使自己转入有利地位。如此打两三年(因敌被歼后又可补充),就可从根本上转变敌我形势,并建立巩固根据地。"依据军委指示,东北民主联军首长决心进一步加强南北满配合,力争更多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求根本改变东北战局,配合其他战场我军的作战。
1月30日,敌人集中第五十二、第六十军及新编第六军各一部共4个师的兵力,再次向临江地区发起进攻。南满我军于2月6日向敌发起反击。第四纵队主力再次深入敌后,于宽甸、辑安间歼敌一部,并袭入桓仁城,牵制与迷惑了敌人。第三纵队及第四纵队一部向进至通化以北高丽城子地区孤立突出之敌第五十二军第一九五师出击,歼敌2000余人,并攻克三源浦要点。敌又被迫停止了对临江地区的进攻,并由北满抽调1个师回援南满。
2月13日,南满之敌在获得增援后,又集结第六十、第七十一、第五十二军及新编第六军各一部共5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三次进攻。18日,南满我军主力乘敌在运动中发起反击,在通沟歼左路之敌第六十军暂编第二十一师1个团,并乘胜收复金川、辉南、柳河、辑安等城。第四纵队一部于16日向抚顺、本溪挺进,21日,于碱厂歼敌1000余人,吸引敌第十四师等3个师于自己周围,策应了正面主力的作战。
2月21日,北满我军以3个纵队、3个独立师共12个师第二次越过松花江,向敌出击。第六纵队和第一纵队一部以远距离奔袭手段,攻歼九台以北城子街要点守敌新编第一军1个多团。独一师于德惠南之拉拉屯歼保安团大部,第一、第二纵队于布海以南中长路两侧,歼援敌1000余人。在北满我军强大攻势威胁下,敌被迫再次从南满、西满抽调兵力北援,第三次进攻临江又告失败。
当北满我军结束二下江南的作战行动北撤休整时,敌集中新编第一军、第七十一军等部,在空军一个大队的配合下,大举北犯,扬言与我决战于松花江两岸。北满我军主力立即反击,于3月8日第三次越松花江南下。敌人迅速后撤,我军勇猛追击,于郭家屯、靠山屯地区歼灭敌第七十一军之第八十八师全部及第八十七师一部,敌又被迫从南满及热河抽兵北援,我军即撤回江北休整。
3月27日,敌集中新编第六军、第五十二、第十三、第六十、第九十三军各一部共约20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四次进攻。南满我军以部分兵力牵制其两翼,集中主力歼击其较弱之中路。4月3日,中路之敌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被我军小部引诱至三源浦西南红石拉子(今红石镇)地区,我预先设伏在该地的第三纵队主力和第四纵队一部突然发起攻击,全歼该师。其余两路敌军迅即撤退。至此,敌对临江地区的进攻宣告彻底破产。
影响评价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战,东北我军共歼敌约4万人(含东西满的配合作战),削弱了东北敌军的机动力量,迫使敌由攻势转入守势。通过这一阶段作战,北满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南满的局面获得显著改善,这就为东北我军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战役的全过程中,南、北满我军在战略上注意了密切配合,在战役上强调了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歼灭当面之敌。每战力争主动,抓住敌之弱点,先发制人,以战役上的积极进攻达到了战略防御的目的。
经过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4个月作战,我军共歼敌正规军折合34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共约41万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对解放区的进攻。我军损失约12万人。在此期间,敌侵占我城市87座,我收复和解放城市87座,得失相当。
这4个月的作战,与战争初期的4个月相比较,具有许多特点:歼敌万人以上的歼灭战为前4个月的4倍;俘敌正规军少将、旅级以上高级军官为3倍。敌人损失的兵力为前4个月的1.37倍,而敌我攻占城市对比数则由3.2:1下降为1:1。敌我兵力损失对比,已由2.45:1增至3.45:1。敌人损失的兵力中,被俘、投诚、起义与伤亡对比,已由1:1上升为2:1。这些数据生动地说明了,我军遂行的歼灭战役规模越来越大,战斗力明显提高;敌军则士气低落,战斗力明显下降,战略上的主动地位正在逐步削弱,战局正在向有利于我军的方向发展。
在南满部队开展保卫以临江为中心的南满根据地的同时,北满主力也与之配合,三次向松花江以南出击。东北民主联军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终于扭转了战局,停止了东北敌军的战略进攻。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六月十五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