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扶眉战役
扶眉战役,全称扶风、眉县战役,发生于1949年7月,是解放战争期间继三大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西北战场上与国民党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战役完全解放了陕西关中,也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从西安败退的17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著名的"扶眉岐战役",完全解放了关中。一野兵分三路发起进攻。王震率第一兵团,沿鄠县(即户县)、盩厔(即周至)西进,在子午口、黑山寺、哑柏、横渠击溃敌90军后,14日攻占宝鸡益门镇;许光达率第二兵团攻克临平,经天度、法门、青化、益店,一夜行军75公里,插至敌军后方的罗局镇,又夺取了郿县(即眉县)车站,连续击退敌军十余次突围。后又激战十余小时,攻克扶风。将敌65军一部及38军、119军大部压缩于午井以南、眉县城北至葫芦口之渭河滩,与第一兵团围歼;担任战役正面主攻任务的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在周士第指挥下由西凤公路、陇海铁路西进,首歼漆水河两岸及武功南北线之敌后,一部插入杏林、绛帐,击溃敌247师,歼灭187师主力,收复武功,继续进军至罗局镇东南与第二兵团会师,合歼残敌;杨得志率解放军第19兵团在乾县、醴泉(即礼泉)阻击马鸿逵,保证了扶眉战役的胜利进行。此役一举歼灭国民党4个军6个师和另外6个团共4.3万余人,再次解放了宝鸡和九个县城,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扶眉战役壮烈牺牲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伤亡合计4700多人。
1949年6月,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代长官马步芳、副长官马鸿逵等部联合向进军陕西省中部的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反扑,在咸阳、西安地区受挫后,被迫西撤转入防御。胡宗南以所属第18兵团部指挥第65、第38军位于扶风以南、渭河以北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两侧,以第36军(欠1个师)、第90军位于渭河以南郿县、金渠镇、槐芽、哑柏镇地区,以第57军一部守备宝鸡,以第17、第36、第69军各一部控制西安以南土地岭至宝鸡一线秦岭北麓诸要隘。马步芳部第119军位于武功至扶风一线,第82、第129军位于长武、邠县(即彬县)、永寿地区。马鸿逵部第11、第128军位于崔木镇、麟游地区。胡宗南、"二马"两集团企图凭借有利地形,联合作战,阻止第一野战军西进和南下。
6月下旬~7月初,由人民解放军总部直辖的第18、第19兵团改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先后入陕,使第一野战军总兵力增至40万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解放大西北的战略部署和先钳"马"打"胡",后钳"胡"打"马"的方针,决心发起扶郿战役,以1个兵团牵制"二马"集团主力,集中3个兵团歼灭位于扶风、郿县地区的胡宗南及马步芳两集团各一部,迫使胡宗南集团退往汉中,进而孤立"二马"。
其部署是:以第2兵团由醴泉经乾县、青化镇迂回至益店镇、罗局镇,切断武功、扶风地区国民党军西退通路,尔后向午井镇、扶风发展进攻;以第18兵团(欠第61军)附第7军,由咸阳、兴平沿渭河北岸西进,歼灭武功、杏林镇一带守军后,向午井镇发展攻击,会同第2兵团聚歼罗局镇地区守军;以第1兵团(欠第7军)由鄠县地区西进,攻占盩厔、郿县,歼灭渭河南岸守军,策应渭河北岸作战,然后向益门镇、宝鸡发展进攻;以第19兵团附骑兵第2旅由三原进至醴泉、乾县地区,牵制"二马"所部;以第61军警备西安,并以一部兵力向西安以南子午镇方向出击,保障主力侧翼安全。
第19兵团先行进入阻击阵地,并以一部兵力逼近"二马"所部,修筑工事,佯示进攻。当日,第61军向子午镇地区守军发起攻击,歼其第17军第12师和第69军第84师各一部。11日,第一野战军主力发起进攻,第2兵团西渡漆水河,从胡宗南、"二马"两集团之间楔入,迂回至胡宗南所部第18兵团部侧后,于12日晨先后攻占罗局镇和郿县车站,截断了国民党军退路。与此同时,第18兵团分路由东向西实施攻击,相继占领武功、杏林、绛帐等城镇,歼灭第65军第187师大部和第119军第244、第247师各一部;第1兵团一部在盩厔以南黑山寺歼灭第36军第123师一部,尔后主力沿渭河南岸西(安)益(门)公路西进,在哑柏镇、横渠镇及其以南地区歼灭第90军大部,并向郿县急进。至此,第一野战军从东、西、南三面完成了对扶风、郿县地区国民党军第18兵团部及第38、第65、第119军的战役包围。该地区守军仅第36军和第90军残部自郿县撤入秦岭山区。12日拂晓,被包围的第65、第38军全力向西突围,企图经罗局镇撤向宝鸡。第2兵团第4军顽强阻击,连续打退国民党军10余次轮番攻击;第3、第6军在相继攻克扶风县城和午井镇、高王寺诸要点后,即向罗局镇地区国民党军侧后攻击。至12日中午,国民党军3个军被压缩在午井镇以西、罗局镇以东、高王寺以南的渭河滩上。是日15时,第一野战军各兵团对被围之国民党军发起总攻,激战至20时,歼其大部,余部南渡渭河,被第1兵团歼灭于郿县地区。随后,第18兵团进至罗局镇一带,准备迎击"二马"集团反扑。第1、第2兵团乘胜西进,至14日,先后攻占蔡家坡、岐山、凤翔、宝鸡和益门等城镇。退守永寿、彬县、崔木镇等地的"二马"集团未敢出援,后撤平凉地区。
第一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3个军和马步芳部1个军共4.4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80余门、轻重机枪960余挺、骡马1500余匹,解放了陕中广大地区,完全割裂了胡宗南、"二马"两集团之间的联系,为尔后各个歼灭两集团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兰州战役
1949年7月扶郿战役后,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所部退至秦岭及其以南地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代长官马步芳(8月中旬任长官公署长官)、副长官马鸿逵为阻止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沿西(安)兰(州)公路西进,将所部分别退守兰州、同心及其以北地区。8月中旬,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在长江以南已分别前出赣南,逼近福州,挺进湘中,直接威胁广东、广西和四川。在华北,绥远省(今内蒙古中部)和平解放亦已成定局。国民党政府撤逃台湾、广州、重庆等地,幻想保住西南四省,伺机卷土重来,急需胡、马各部在西北地区作战略配合,遂在广州召开“西北联防会议”,拟制了“兰州决战计划”,企图以马步芳部依托兰州的坚固城防和黄河天险,吸引和消耗人民解放军兵力,会同宁夏地区的马鸿逵部和陕南陇南地区的胡宗南部,挫败第一野战军于兰州外围。
兰州是西北第二大城市,为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该城北临黄河,南靠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山环抱城垣,并有多年修筑的永备工事,通向城内的环山公路与各主要阵地相连接,构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马步芳鉴于兰州决战的胜负是其存亡的关键,遂以秦陇兵团第82、第129军和2个骑兵师、3个保安团等约5万人防守兰州,重点据守南山各要点和城区;以第91、第120军和马鸿逵部第81军共3万余人控制兰州东北的景泰、靖远和打拉池地区,保障兰州左翼安全;以新组成的骑兵军约2万人控制兰州以南的临洮、洮沙(今太石)地区,保障兰州右翼安全。兰州地区作战由秦陇兵团司令官马继援统一指挥。
8月4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向全国进军的战略部署和对兰州作战的指示,发出攻取兰州、西宁的作战命令,决心以一部兵力牵制胡宗南、马鸿逵两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马步芳部主力于兰州地区。其部署是:以第18兵团(欠第62军)及第7军留置宝鸡、天水地区,继续牵制胡宗南部,保障野战军主力左翼及后方安全;以第19兵团第64军进至固原、海原地区,牵制马鸿逵部,保障野战军主力右翼安全;以第1兵团(欠第7军)附第62军经陇西、临洮、临夏、循化,尔后北渡黄河攻取青海省省会西宁,截断兰州守军退路,并随时准备参加兰州地区作战;以第2、第19兵团(欠第64军)共5个军近15万人沿西安至兰州公路分南北两路西进,直取兰州。
8月9~12日,第一野战军各兵团先后从陇东地区向兰州、西宁攻击前进。14日,第19兵团解放定西。16日,第2兵团攻占榆中,第1兵团进占临洮,马步芳部骑兵军西逃。20日,第1兵团占领康乐,直逼临夏;第2、第19兵团进抵兰州外围。21日,第2、第19兵团以9个团的兵力向兰州南山诸阵地发起进攻,激战两日,伤亡较大,进展甚微。彭德怀当即决定各部队停止攻击,总结经验教训,侦察敌情,调整部署,改进战法,准备攻坚。22日,第1兵团进占临夏,马步芳部骑兵军溃散。兰州守军右翼和后方遭受威胁,马步芳急调兰州黄河北岸的骑兵第8、第14师回防西宁。第2、第19兵团经过充分准备后,于25日拂晓对兰州守军发起进攻。经连续攻坚,反复争夺,激战至黄昏,攻占南山主要阵地。守军伤亡惨重,防御动摇,向兰州城区溃退,当晚马继援逃往西宁。第3军一部于26日凌晨攻占兰州城西关,抢占黄河铁桥,截断守军退路,并与城内守军展开激烈巷战。其他各军也相继攻入城区。11时,第4军一部占领黄河北岸白塔山。12时,城区守军被全部肃清,兰州解放。
27日,胡宗南以所部4个军由陇南向甘肃省西和县和陕西省宝鸡、虢镇地区进攻,企图乘隙抢占宝鸡、天水,被第18兵团击退。马鸿逵部第81军即撤回宁夏。马步芳部第91、第120军逃往河西走廊。
兰州解放后,第1兵团(欠第7军)附第62军继续向西宁进军。8月28日~9月5日,在甘肃省永靖地区和青海省循化地区渡过黄河,相继解放民和、化隆,直捣西宁。沿途守军纷纷溃逃。马步芳、马继援乘飞机逃往重庆。9月5日,第1兵团解放西宁。逃往湟中、海晏地区的马步芳部残部2000余人投诚。9月中旬,青海省全境解放。
兰州战役,包括在青海省境内的作战,第一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4.2万余人,使西北国民党军主力丧失大半,打开了进军宁夏、新疆的门户,奠定了解放西北全境的基础。

三、宁夏战役
1949年8月,国民党军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马步芳所部主力在兰州战役中被歼灭后,副长官马鸿逵逃往香港,由其子马敦静指挥宁夏兵团(辖第128、第11军及贺兰军)及第81军等共7万余人的兵力,依托黄河天险,分别在同心、靖远、景泰、中卫、中宁、金积、灵武地区组成三道防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北进宁夏。
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决定以第19兵团并指挥西北军区独立第1、第2师进军宁夏。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指挥所部第63、第65军于9月5日和8日先后由兰州地区出发,第64军和西北军区独立第1、第2师于10日由固原、海原地区出发,分三路向银川挺进。至14日,先后解放靖远、同心、中宁等县城。15日,景泰守军新编骑兵第15旅投降。第63军主力于16日进至中卫县城以南常乐堡,歼第81军2个团。第63军第188师由景泰经腾格里沙漠于17日抵近中卫城西,与军主力形成夹击第81军之势。在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下,19日,原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马鸿宾与其子第81军军长马惇靖起义(起义部队于同年1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2军)。同日,第64军进攻金积、灵武等城镇,至21日,马部的三道防线被全部摧毁。马敦静乘飞机逃到重庆,宁夏兵团失去指挥,贺兰军和第11、第128军相继溃散。24日,第19兵团进驻银川,宁夏遂告解放。此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4万余人,从此结束了马氏家族对宁夏36年的封建统治。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