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知书格物,以文化人

联系我们

0737-6350926

hncu_tsg@163.com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史教育专栏>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学党史 铸初心 记使命 勇担当

之一二七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二十七)

华东战场之一江山岛战役、大陈岛战役

2021-06-18 14:28     (点击: )

IMG_256

一、一江山岛战役

中国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残余部队退据东南沿海部分岛屿。台湾国民党当局企图利用这些岛屿作为护卫台湾的屏障,反攻大陆的跳板,袭扰大陆的基地。国民党军在浙东沿海所据守的岛屿经过几年经营,已构成防御体系,其防务由“大陈防卫区司令部”组织实施,刘廉一任总指挥。守军主要是美械装备的第46师和6个突击大队,还有10余艘海军舰艇经常在此海域游弋,总兵力达2万余人。一江山岛由南一江、北一江两岛组成,面积为1.4平方千米。据守一江山岛的为“一江山地区司令部”,下辖突击第4大队、第2大队第4中队和1个炮兵中队共1100余人。守军以岛上几个高地为核心,设置三道阵地和四层火力网,构筑明碉、暗堡154个,平均每百米正面配2门火炮和2挺机枪,前沿各突出部和阵地前密布铁丝网和地雷,形成坚固的环形防御。

1954年5月中旬,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部队攻占了东矶列岛、头门山、田岙、雀儿岙等岛。此后,华东军区鉴于国民党军在浙东沿海岛屿的指挥中心和防御核心是大陈岛,一江山岛是大陈岛的门户和前哨据点,如攻占一江山岛,必能击中要害,沉重打击和震撼大陈岛守军,因此决定先攻占一江山岛,再取大陈岛,然后相机攻取其他岛屿。中央军委7月11日批准了华东军区的作战方案,并指示以海、空军轰炸大陈岛,以陆军攻占一江山岛,解放浙东沿海全部岛屿。8月,华东军区浙东前线指挥部成立,由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仍主持浙东前指工作),前指下设空军指挥所、海军指挥所、登陆指挥所,还成立了三军联合后方勤务部和政治工作组。参战部队为陆军第20军第60师1个团又1个营、地面炮兵1个多团、高射炮兵1个多团、火箭炮兵2个营,海军各型舰艇180余艘,空军航空兵15个大队又1个夜航中队、海军航空兵7个大队,共近200架飞机。浙东前指组成后,即组织各参战部队加紧进行各项作战准备工作,包括动员教育,侦察敌情,拟制三军协同登陆作战计划,进行军种分训和三军合练,扩建机场,抢修舰艇,调集物资器材,组织通信、气象、测量等各项保障。地方党政机关大力支前,浙江省动员3.3万余名支前人员、征集5900副担架和一批海上救护船,上海市动员110名海员、抢修77艘舰艇。在作战准备过程中,浙东前指还特别重视隐蔽作战企图,如对大陈、一江山、披山、渔山等岛进行不规律的轰炸和炮击,以一部兵力对披山方向实施战术佯动等。

12月2日,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为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这一侵略性、非法性条约的严正立场,华东军区浙东前指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在条约出笼前后(1954年11月1日~1955年1月10日),按照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第一阶段计划,从空中、海上对战场实行了封锁。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出动飞机226架次,轰炸大陈、一江山等岛军事目标和停泊舰艇,炸沉国民党军“中权”号坦克登陆舰,炸伤“太和”号护航驱逐舰等4艘舰艇;海军鱼雷艇部队击沉“太平”号护卫舰和“洞庭”号炮舰。两个多月的海空封锁作战,削弱了国民党守军的防御能力,迫使其舰艇白天不敢在大陈锚地停泊,飞机不敢飞抵大陈上空,人民解放军掌握了战场的制海权、制空权。

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发起一江山岛登陆作战。8时开始实施第一次火力准备。3个轰炸机大队和2个强击机大队在歼击机掩护下飞临一江山岛上空猛烈轰炸扫射;同时,1个轰炸机大队和1个强击机大队在大陈岛上空袭击“大陈防卫区司令部”、炮兵阵地和通信设施。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守军陷于瘫痪,阵地混乱。9时起,50余门火炮对一江山岛进行射击。12时许,登陆部队乘70余艘登陆艇从高岛、雀儿岙、头门山岛起航,在40余艘作战舰艇掩护下,分两批成三路防空队形向展开区驶去。14时,船载的10门火箭炮和轰炸机3个大队又1个中队、强击机2个大队对守军阵地进行第二次火力准备。14时20分,登陆部队在南一江、北一江两岛20多个登陆点实施登陆突击,迅速突破守军防御前沿阵地向纵深发展。由于支撑点内守军的凭险顽抗和受地形限制,登陆部队战斗队形被割裂,伤亡增多。登陆部队随即采取灵活的小群战术,主动协同,勇猛穿插,逐点逐地进攻,以手榴弹、喷火器摧毁暗堡,并开展战场喊话及利用俘虏军官喊话。残存的守军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17时50分,浙东前指命令登岛部队清理战场并转入防御。此役,共毙俘国民党军1086人,登陆部队牺牲393人。

一江山岛解放后,浙东前指为了实现解放大陈等浙东沿海岛屿的既定计划,于1月30日下达准备攻占大陈岛的预令。台湾当局被迫于2月5日决定将国民党军撤离以大陈岛为中心的台州列岛。至2月25日,在美国海空军掩护下,国民党军全部撤离。至此,浙东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一江山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首次联合登陆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初步取得了诸军种、兵种联合作战的经验。

IMG_256

二、大陈岛战役

一江山岛战役结束后,大陈岛的门户便打开了,解放军下一步就是如何攻占大陈岛。

出于切断大陈岛与台湾间海上运输交通的战略考虑,华东海军鱼雷快艇第三十一大队159、160艇和第四十一大队175、178艇,奉命在头门山岛与东矶列岛之间的五屿棚处待机,准备偷袭国民党的海军舰船。

某日3时15分,高岛的雷达站发现有两个舰影游出大陈岛东口,并往台湾方向驶去。一直待机的4艘鱼雷快艇接到命令,在岸上雷达引导下快速出击。

4时30分,快艇编队在大陈岛以东海面发现缓慢航行的敌舰,前导为永字号扫雷舰,后续为宝应号炮舰。

宝应号是民国初年下水的老式护卫舰,海军界习惯地称之为马达炮艇,这种老式军舰也被派到前线执行长途运输任务,真是令人费解。

解放军的快艇在靠近敌舰的过程中,中队指挥195艇和160艇攻击宝应号,175、178艇协助进攻,准备重创敌人的舰队。

和敌人相距3海里时,敌人发现受到解放军鱼雷快艇的火力阻击,便边射击边向外海逃窜,试图摆脱解放军鱼雷快艇的追击。

解放军的快艇编队紧紧地跟在敌人舰艇的后面,一直追到大陈岛的东南外海,高岛雷达站监测此时距离目标超过30余海里,雷达失去了控制,快艇完全靠目视追踪搜索敌人的舰艇。

4时47分,解放军的快艇和敌舰只相距3链,159艇迅速占领有利阵位,快速发射鱼雷两枚,一枚击中宝应号舰的尾部。其它3艘快艇在20秒钟内连续发射鱼雷6枚,可惜却没有准确击中目标,完成任务后就迅速返航了。

宝应号炮舰受到重创失去动力,在外海漂浮无援,用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在黎明前,援救船只赶到,欲拖回台湾,因伤势过重沉没在大陈港内。

这次战斗,鱼雷快艇从发现目标到向敌人发起突然进攻,然后快速撤离,前后只用1小时30分,再次显示了鱼雷快艇作战的特点:利用夜幕掩护,在岸上雷达引导下高速接敌,发射鱼雷击中目标后迅速撤回。

这一仗与击沉太平、洞庭号战斗的区别在于,前两次战斗都是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射鱼雷,这次是敌人有所防备的情况下进攻的,但舰型短小,增加了鱼雷攻击的难度。

另外,前两次战斗都是鱼雷快艇对单舰发起攻击,这次面对的是敌人双舰编队,对方互相支援的交叉火力网增加了鱼雷快艇攻击的冒险性。

175、178艇为新式K-123型鱼雷快艇,艇上装有雷达,尽管这种雷达测距有限,受气候和海情影响较大,但毕竟在武器装备上前进了一步。

鱼雷快艇自身可以在夜间航行时搜索目标,得到了一次实战尝试,并为以后海战积累了宝贵经验。两艇主动配合,159艇攻击目标,逼迫敌方顾此失彼,防不胜防,给159艇占领有利阵位创造了条件。

经验证明,鱼雷快艇攻击有防备的目标,最好有主攻和助攻相配合,数艇协同作战效果更佳。从这个意义上说,鱼雷快艇之间协同作战获得首次成功,作用和影响不亚于前两次战斗。

当然,和所有的战斗一样,成功背后也存在不足,更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159艇首发命中后,宝应号当即失去机动,此时编队尚有6枚鱼雷没有发射,完全具备击沉宝应号的能力,然而结果却没有击中目标,实在可惜。

寻找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各鱼雷快艇之间发射鱼雷的间隔时间太短了,未能占领最有利发射阵位便仓促发射鱼雷。群起而攻之,放完鱼雷又一窝蜂撤退,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术。

各鱼雷快艇之间混乱拥挤,159艇撤出战斗时正好从178艇发射鱼雷的射程内通过,所幸没被击中,如果击中岂不让敌人笑话。

综上原因,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对这次胜利的宣传力度不如前两次。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仗对和平解放大陈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作为浙东海战的最后一役,也给解放浙江沿海岛屿战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十八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