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知书格物,以文化人

联系我们

0737-6350926

hncu_tsg@163.com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请给我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史教育专栏>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学党史 铸初心 记使命 勇担当

之一三六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五)

抗美援朝英烈:邱少云、杨育才、张桃芳

2021-06-23 10:21     (点击: )

IMG_256

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烈士

邱少云,1926年出生于铜梁县少云镇(原关建乡)一个贫苦贫农家庭。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靠帮人推船为生的父亲就被船老板砍死在船上,不久母亲因贫病交加死在床头。14岁时他就开始了雇工生活,跟兄弟靠帮地主推磨,甚至讨饭度日,受尽了欺凌和白眼。在他幼小的心灵,深深埋下仇恨的种子。解放前夕,刚长成人的邱少云,被伪乡长抓壮丁,卖进国民党军队,饱受了挨打骂的辛酸。后被川军刘义的18团抓去当了兵。

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补进了当时的人民解放军第10军29师87团9连。

1950年秋,随连队参加四川内江地区剿匪,在高梁镇战斗中带病参战,奋勇当先,深入匪巢,毙伤匪徒10余名,协同战友活捉匪首。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

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

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

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IMG_256

烈火中永生

IMG_256

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1926年,生于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49年4月,杨育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5月,杨育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6月,杨育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杨育才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任务。13日晚,他乔装成"美国顾问",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敌军,直插敌纵深。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插入敌军高地。在行军途中,杨育才抓住一个落单的敌军士兵,巧妙获知了敌军的联络口令,并顺利通过敌人几道岗哨盘查。

进入"白虎团"团部驻地时,小分队被停在公路上的敌军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车队阻隔。杨育才果断指挥袭击,趁敌人慌乱之机,冲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二青洞。杨育才指挥小分队三个组分头作战,冲进敌警卫室、会议室,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3年3月12日的清晨,漫山遍野又增添了一层厚厚的新雪,杨育才踏着齐腰深的积雪执行任务,他的手脚被冻僵,由于一天没吃东西,浑身无劲,当走到一个叫泉瑞里的村庄时,杨育才晕到在雪地里。一位朝鲜阿妈妮发现后,把他背回家,用嘴含着一个个钮扣,帮他解开了冰冻的棉衣;又用嘴里的热气哈开了鞋带,帮他脱下皮鞋;杨育才的双脚被冻得象棍子一样的僵硬,不能用火烤,不能用热水烫。阿妈妮毅然解开外衣,她毫不犹豫地把杨育才的双脚抱入怀里,用自己的体温让杨育才的双脚慢慢暖化。杨育才一觉醒来,只见阿妈妮红着熬夜的眼睛、还在为他烘烤衣服,杨育才望着她慈母般的面容,热泪夺眶而出。

是阿妈妮救了他,是朝鲜人民用真诚的心救了他,杨育才牢牢地记着朝鲜人民给他的这份恩情与战斗友谊,他英勇作战、拼命杀敌,以实际行动报答了阿妈妮的恩情。

1964年问世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中的主人公"严伟才",其原型就是杨育才。

195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育才记特等功。

1953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也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4年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杨育才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成了"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1998年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IMG_256

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IMG_256

二级狙击英雄张桃芳

1951年3月,张桃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曾接受过近两个月的射击训练,1952年9月参加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他所在的24军72师第214团一开始驻防在朝鲜的战略要地元山。

张桃芳所在的部队到达前沿阵地时,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当时敌军凭恃先进的装备,时常炮轰我前沿阵地,在白天堂而皇之地晒太阳、打扑克、跳舞,根本不把中朝军队放在眼里。于是上级指示:"组织特等射手展开狙击作战,打击敌人的猖狂气焰。"

张桃芳领到一支前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步枪。其间因一直赶路没时间熟悉新枪,一天练习打靶,张桃芳接连三发子弹脱靶,连长骂他"吃了三个大烧饼"。

此后张桃芳像着了魔一样,整天端着空枪,反复练习举枪动作,瞄准远近不同的物体,不停扣发扳机,寻找感觉;他用破床单制成两个沙袋挂在手臂上练习臂力,练到最后,他两臂带着十几公斤沙袋时,仍能不差分毫地扣动扳机。

夜晚,战友们常见到张桃芳拿着空枪在坑道中对着晃动的油灯练习瞄准。一段时间后,张桃芳找到了感觉。在班长的推荐下,张桃芳开始了自己的狙击生涯。

那时没有专业的狙击训练,训练员把他们带到前沿阵地,现场教他们怎么测距,怎么定标尺,怎么算提前量。许多人没想到,几个月前还打空靶的新兵,竟在不久后成为闻名军中的神枪手。

1953年1月,张桃芳来到上甘岭阵地的前沿--597.9高地,但他的第一战却空手而归。张桃芳生前描述:"射击台最近离敌人不到100米,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眼睛是蓝的还是黄的,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那一次张桃芳发现有两个敌人在距他不到100米的地方窜出来,他连开十几枪却一发未中。位置暴露,张桃芳不得不撤离狙击点。老狙击队员告诉他窍门:"敌人在对面上山时就瞄准他的脑袋打;下山时就瞄他的脚。"

张桃芳从熟悉阵地周围地貌特征入手,研究敌人的活动规律,将敌人常出没的道路估测好距离,在战壕中寻找理想的射击点。两个星期后,他适应了这种节奏,富有天赋的他开始显露水平。接下来,他用240发子弹,击毙击伤了71个敌人。

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张桃芳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954年),张桃芳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战斗机飞行员,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入选,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IMG_256

狙击敌人的张桃芳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月二十三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