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风雨,100年辉煌。从百年前积贫积弱长夜难明到今天雄峰巍峨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道路,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从南湖起航时不过50多人的除了信仰几乎一无所有的小党,到今天超过90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尽管历经磨难,却始终走得坚定自信、一往无前,引起了无数追寻的目光。想探究其中的奥秘?答案,其实就蕴藏在中国共产党的近百年奋斗史中。
作始也简,却始终引领时代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们在那个靠实力说话的军阀混战时代,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各路政治力量相比,看上去是那样势单力孤。但他们却有其他任何政治力量不能比拟的依凭,那就是手中的真理、心中的信仰。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总结时,向大家推荐《共产党宣言》等五本著作,说“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那个“味道”,是真理的味道、信仰的味道。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能够以高远的历史眼光烛幽知著;能够以战略家的胸怀当机立断,能够拿出解决时代问题的办法,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发展,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共产党人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虑以成之,愿意为之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再一次引领了当代中国的时代潮流和前进方向,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
人们常常以“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来赞誉共产党员,其所以特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无私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人类历史上一切其他党派的独特属性。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归宿。
战争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的严峻局面,毛泽东气定神闲地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了苏区、边区、解放区,用肩膀支撑起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无数子弟的鲜血,染红了党旗、军旗和新中国的国旗。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中国共产党能够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大历史视野对时间进行规划,牢牢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国家发展按照稳定的节奏不断向前。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说: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中国共产党人咬定“现代化”这个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干,接力奋斗不停步。
纵观世界,还有哪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谋划长远和持之以恒?“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不变的战略追求和道路自信,鼓舞着全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信心,凝聚起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无穷力量。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出发,擘画了到21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就要有这样志在“百年”“千年”的雄心壮志。
回首过去,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铺就一条复兴之路;展望未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激发着人们的奋斗豪情。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中国既有想象未来的蓝图,也有实现目标的能力,更有“说到就要做到”的豪情。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来看,今天的成就只是未来历史的序幕,我们要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奋斗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中诞生,在血火考验中成长,每一步都充满艰辛磨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愈挫愈勇、自强不息,越是困难大,斗志越昂扬,这是共产党人值得骄傲的品质。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奋斗到什么程度呢?要奋斗到五年,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甚至到六十年,七十年,总之一句话,要奋斗到死,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提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我们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一往无前、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就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时常审乎己身,照镜治病,永葆党的健康肌体。
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曾留下这样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从“始”到“毕”,是漫长的奋斗之路,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一次次考试,怎样才能走好这段路,答好这张卷?董老的一首诗值得我们铭记:“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过去的一切奋斗和一切成就已经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之“能”,面向未来,我们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千秋伟业。
(王均伟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研究员;闫笑岩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七月十三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