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内容
人类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发展繁荣,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需要持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凝聚人心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和卓越的创造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裕,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展望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漫长历史的积淀与升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历史证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漫长的奋斗中,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创造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定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当今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创新的人。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寄托着民族的希望,昭示着国家的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要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
策 划:
莫连光
陈国民
雷四平
于应华
资料整理:梁 钢
图片来源:网 络
审 核:莫连光
图书馆党总支 宣
二O二一年七月十四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